![]()
![]()
![]()
2023年12月,本报首次报道“北京百货”面临歇业困境
“我们要买的平脚裤、阿罗裤,还有全上海独此一家的假领头,现在没有地方买了!”近日,一封字迹工整的求助信寄到了“新民帮侬忙”栏目。写信的八旬老人道出了许多老人的心声:“我们年纪大了,就喜欢看看实物,上手摸摸,心里才踏实。”他焦急期盼:“‘北京百货’这盏灯不能一关了之,能不能帮我们呼吁一下,一起把店找回来?”
这封来信,把记忆拉回到2023年冬天。当时,本报连续报道了营业近70年的北京百货商店因地块旧改面临“熄灯打烊”,牵动了整座城市的心。无数市民赶在歇业前涌向石门二路,挤进那间30多平方米的小店,只想把老上海的温暖多留一会儿。
![]()
“北京百货”老店招
“店招还在,电话还通”
时隔近两年,记者沿着熟悉的路线,再次来到石门二路156号。曾经人头攒动的北京百货商店,如今已被一堵砖墙封住了往日的店面。斑驳的店招上,“北京百货”四个大字仍依稀可见。
砖墙上,一张张粉色的“温馨提示”格外醒目:“尊敬的新老朋友,北京百货商店正在附近寻找门面,到时继续惠顾。”下面那串熟悉的电话号码——62675017,从开店那天起就在用,一直没变过。店已关,线未断,这是67岁的店主张乐华舍不得切断的念想。
在砖墙前,记者再次见到了张乐华。他戴着边框眼镜,声音依旧洪亮,却掩不住这一年奔波带来的疲惫。
“店开了吗?”“店开在哪里了?”“新店找到了吗?”……自去年9月18日正式闭店以来,这样的询问从未间断。微信好友申请一个接一个,开头都是同样的焦急。
张乐华本来打算就此“激流勇退”,安心养老。可见到老顾客们拎着空袋子无处可去,他坐不住了。“以前老年人买平脚裤去顺昌路,假领子老西门有卖,后来那些店都关了,大家都涌到我这里。现在我的店也关了,他们还能去哪儿?”
店关了,生意转到了线上。假领子、蛤蜊油、阿罗裤依然是“畅销三样”,但老张做得有点憋屈。“很多老人不会用微信,只能让子女代买,太不方便了。”有些老人想买假领子却不知道尺码,张乐华就开着视频,隔着屏幕“望闻问切”。汤婆子、热水瓶这些往年冬天的热销品,今年他基本不卖了——“邮寄太不方便,容易摔坏。”
最让他哭笑不得的是,一位老顾客听说店还没开,劈头就问:“找了一年多,怎么还没找到?!”对方很固执:“我要看到实物,不喜欢网上买!”
年已七旬的曲老伯特意从松江泗泾找过来,吃了闭门羹后,只好让张乐华邮寄了三个假领子。“我不习惯网购,为了买个假领头,跑了城隍庙、中华路的全泰,都关了。真希望他的店能早点开出来。”
“合适的店面真难找啊”
为了找新店,张乐华这一年瘦了十多斤。他手里的动迁补偿款按规定只能用于重新开店,年底前要用完。日子一天天过去,他急得嘴角起泡。
“新店20平方米到50平方米就够了。最要紧的是沿马路不能有台阶,老年人进出安全第一。”作为老静安人,他想把根扎在静安区。况且自己家住昌平路,骑了一辈子自行车上下班,如今年近七旬,跑远了身体实在“吃不消”。“小本生意,(主打)为中老年人服务,租金希望能略低于市场价。”他实话实说。
北京百货能走过近70年风雨,离不开各方的支持。张乐华始终记着这份情。作为一名退休老党员,他盼着在组织关系所在的曹家渡街道继续开店,得到的回复是:“目前没有合适门面。”这位九百集团的老职员、优秀党员,也曾去找老单位帮忙,不过也没找到合适门面。还有静工集团、静安区投资有限公司、静安区工商联、东方国际有限公司……他能想到的地方全问遍了。“我挨个联系,这些年的关系全用上了。”
2023年本报报道后,百联集团曾伸出援手,介绍了多处门面,他都一一跑去看了。“要么有台阶,要么太偏僻,交通不方便。”
中介也找过,他觉得很多“不靠谱”——不是租金太高,就是房东关系复杂,“小本生意经不起折腾”。
“这份情感真的放不下”
天冷了,老张的“旺季”又来了。只是今年他不能再在温暖的店里为老人们服务,只能守着手机屏幕,一遍遍解释、推荐、安排快递。他仍会时不时回石门二路走走看看。“真的放不下啊。”北京百货是全市首批“爱心助老特色基地”,他在柜台后站了快半个世纪,“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以前说是为人民服务,现在更多是为老人服务。”他打趣说,自己这个“小”老人,还是想继续为更多的“老”老人服务。
老顾客们感慨,在社区食堂、党群服务中心遍地开花的今天,他们同样需要北京百货这样的便民老店。“或许年轻人不需要,但对我们老人来说,这里不光是买东西的地方,更是一种牵挂、一份情结。”
得知吴淞路报刊门市部找到了新家,老张在羡慕之余,也仿佛看到了希望。“我也在盼这样一个转机啊。”他憧憬着,新店一旦有了着落,他就要履行和全国劳模殷仁俊的约定,每月20日请志愿者团队来为老人们免费理发,让老店的新生,更多一份温情。在他心里,这间盼了一年多的小店,从来就不只是一桩生意。
夜幕落下,张乐华骑上那辆陪伴十多年的永久牌自行车,消失在夜色中。砖墙上的粉色告示仍在等待,电话62675017依然畅通。他在等一个转机,很多老人也在等——等那盏温暖的灯,重新在上海街头亮起。
如果您有合适的门面资源或在其他方面愿意助一臂之力,请与本报联系或直接致电张乐华——62675017或者13601731825(微信同号)。我们一起努力,让这家承载着上海城市记忆和老人期盼的老店,能够继续开下去。
原标题:《全网帮找!上海爷叔的“假领头”店关门一年,八旬老人一句话让人破防》
栏目编辑:李晓明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季晟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