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博宋摹本莲社图
描绘东晋高僧慧远于庐山东林寺与缁素名士共结白莲社事迹
白莲社
东晋太元六年,高僧慧远于庐山东林寺与刘遗民、雷次宗、宗炳等十八位贤士结社,共同修习净土法门,史称白莲社或莲社。
十八贤立莲社的完整传说实际形成于唐后期,有一定建构色彩,并非严格史实。
图以竖轴形式,展现白莲社相关的多个活动场景。
画面在庐山谷中展开,十八位贤者或聚或散,人物身旁多有泥金题名。
此图无款,但钤有“静寄轩图书印”。诗塘有文徵明以精楷书写的宋人李元中所撰《莲社记》。
图中场景
*岩外山路,游行而来者二人
宗炳:登岭出半身
昙顺:蹑石磴而下
*岩中经筵 ,会讲者六人,含一童子
道生:踞床凭几,挥麈而讲说
雷次宗:持羽扇,目注悬猿,意在深听
道敬:合掌坐于床下
昙诜:相向而坐 一人执经卷跪听
一童子:舒足搔首,有倦听之意
*莲池旁石台 ,环坐笺经校义者五人,另有童子若干司火、烹茶
刘程之:凭石而坐
张诠:手开经轴,倚石回视
慧睿:正坐俯而阅经
慧持:回坐拱手傍视而沉思
慧永:持如意而指经
*另一岩中文殊金像下 ,环坐为佛事者三人
昙常:执炉跪而歌呗
道昺:坐而擎拳
周续之:执经卷而坐
*临溪处 ,偶坐者二人皆梵僧
跋陀罗:袒肩持短锡
耶舍:举如意据膝而坐
一童子:卷发胡面,持羽扇立其后
*溪畔
张野:露顶坦腹,仰视悬泉,坐而濯足
一童子持巾立其侧
一人蹲而汲水
*石桥旁峭壁 ,虎溪三笑
僧道相促而笑
慧远与陆修静相捉而笑
一人貌怪雄视,捉巾瓶而立(捕蛇翁) 童子负杖却立而待
*山路上 ,乘篮舆回去者一人、骑马来者一人
陶渊明:乘篮舆回去(因有足疾,以竹篮为舆,其子与门生肩之)
谢灵运:持贝叶骑而方来(旁有一人持曲笠,童子负笈前骑而行)
画中出现的谢灵运、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并非十八贤正式成员。
谢灵运求入社而被慧远以其“心乱”或“心杂”拒绝;
陶渊明则与慧远交往,但“不肯入社”;
陆修静虽与慧远交好,亦未正式列籍社中。
除南博本,《莲社图》尚有其他重要摹本。
一在辽宁博物馆,是由李公麟外甥张激摹写的白莲社图。
二在上海博物馆,同为宋摹本。但在构图上是横卷形式,故事情节从右至左展开,与南博竖轴构图不同。
@海昏侯刘贺不是沫沫
摄于南京博物院
#魏晋风 #莲社图记 #宋画 #中国传统文化 #古画 #文物 #古画里的中国生活 #中国艺术精神
![]()
![]()
![]()
![]()
![]()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