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蜜柚树下话发展
东南网11月17日报道(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萧镇平 通讯员 林金连)
“蜜柚采摘后,接下来的种植管理很关键!”深秋的蜜柚园里,采摘后的果树略显疏朗。11月6日,在平和县文峰镇南霞村林永兴家果园里,30名果农围着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朱东煌,认真听他传经送宝。
当天,平和县在南霞村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赋能乡村绿色发展”活动。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落实到我们果园,就是要从细节做起,树立重质轻量的观念,绿色转型,精细化管理。”朱东煌用脚尖轻轻点了点散落在地的蜜柚套装袋说,这些袋子要及时清理,留在土里会污染土壤,影响明年柚果品质。
绿色转型正是这个农业大县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平和发力蜜柚产业,将其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如今全县蜜柚全产业链产值达100亿元,平和成为我国最大的柚类生产基地,有“世界柚乡、中国柚都”之誉。
然而,蜜柚产业的发展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因过度追求产出和市场效益,导致生态环境尤其是花山溪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枝条随便剪,肥料大手撒。”这是平和许多柚农长期以来的粗放管理方式。目前,平和县党委政府正推动一场以“轻剪轻肥、提质增效”“退果还耕、退果还林、退果还田”为核心的绿色转型。
“‘轻剪’,即开小天窗、少疏剪、控顶和适时环割。”朱东煌走到一棵果树旁,手指轻抚枝条说,“就像我们要清理园里的杂物一样,修剪也是给果树‘减负’,我们要的不是柚果越多越好,而是要种出品质更高、更值钱的柚果。这才是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朱老师,那施肥方面要怎么做?”龙东村的种植户张平辉急切地问。
朱东煌蹲下身子,随手抓起一把泥土说,大家要改变传统施重肥的观念,一定要改为轻施肥,施肥方式要由撒施改为穴施、浇施,同时鼓励有机肥+化肥混合施用,此外还要实行果园生草留草栽培。
在一旁认真听讲的蜜柚种植大户林春深有感触地说:“以前不懂得绿色种植,种出来的蜜柚品质差,卖不了好价钱。现在我用化肥减量增效和轻修剪技术种出的蜜柚,今年卖到了一斤1.6元的好价钱!”这个身边的成功例子,让绿色发展理念变得具体而生动,引起在场所有果农的共鸣。
文峰镇党委书记林志伟说,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课堂讲解+田间教学”的鲜活形式,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不仅入耳入眼,更在群众心中深深扎根,为推动绿色发展凝聚了广泛共识。
责任编辑:小云
(东南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