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刊实习记者 李杨湄可 摄
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与生态平衡可以通过科学规划、生态保护措施、产业绿色转型等方面来实现。现时北部都会区邻近米埔,可以透过创新科技发展的北部都会区邻近生态保护区这样社会规划,对该区工作及生活的市民是非常吸引的,另外,北部都会区完全与深圳河邻近对接,因此北部都会区可以与深圳市政府共同一起发挥深圳河的两岸亲水文化、设计及设施,包括旁边的行人路、跑步径、休闲区等等的设施。
未来北部都会区以科学规划发展布局,根据《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北部都会区规划了四大功能区,包括高端专业服务和物流枢纽、创新科技地带、口岸商贸及产业区、蓝绿康乐旅游生态圈。其中蓝绿康乐旅游生态圈的规划,有利于保护和提升区域的生态环境,通过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空间平衡。
北部都会区在发展与生态平衡方面可积极发展低碳、环保的创新科技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减少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鼓励企业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和节能减排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外在完善基础设施的生态设计:在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中,融入生态理念。例如,建设绿色交通体系,增加公共交通,减少碳排放。在能源供应方面,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如太阳能、风能等,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北部都会区在香港、在广东省、全国及全世界之中他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原因就是这幅土地是香港最接近内地及深圳的唯一一幅土地,因此我们必须重点之中的重点是如何利用这幅土地发展与深圳共同进行楼磅式的发展,发挥香港的国际资金自由度及内地的科技及工业急速发展成果,都会区正是香港中环国际金融与全国产业的一个中转服务地点,所以必须发挥这项重点优势及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目标
北都能否实现真正的“城乡共融”,这个既美好又棘手的难题最重要的解决方法在哪?
香港北部都会区是最佳实现真正的“城乡共融”区域,首先当地环境好、人口密度小、依靠深圳河,邻近深圳CBD,在规划发展存在一个很大的可塑性。
在北部都会区发展,首先要妥善解决村民土地使用权及收地,既保留乡镇风格亦可拥有城市新面貌建设,当有城市基础完善建设改造,这亦是乡镇居民一直期望与争取的,包括推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例如社区服务中心,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同时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例如设立医院、学校和乡村学校联动,实现优质医疗、学校等,都是既保留乡鎭生活环境,而借助周边的城市发展融合提高生活的便利性及满足感。乡镇还可以发展乡村旅游、文创等产业,推动乡村精品民宿与区域旅游联动发展,打造休闲农业品牌目的地。
在北部都会区发展的最主要优势,电视这个区域是全香港最近深圳的一幅最后用地,因此利用好这幅土地与深圳共同双向奔赴发展,推动双向流动,包括人流、物流、资金流都是对香港长远经济及市民生活质素有着明显提升的条件。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作者:香港环境保护协会主席 樊熙泰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