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一家汽修店老板遭遇了“天降罚单”!因为将三个空机油桶临时堆放在店门口,被环保部门罚款5万元!老板欲哭无泪:“连10分钟搬离的时间都不给,直接开5万罚单,这不是小过重罚是什么?"而瑞安环保局回应:5万元已是最低处罚标准。
![]()
事发当天,汽修店老板把空油桶暂时放到店门口,谁知到环保执法车突然停在门前,两名执法人员下车拍照后,开出罚单——擅自堆放危险废物,罚款5万元!
张老板急坏了,现在生意越来越差,赚点钱不容易,上来就罚款5万,谁吃得消?
于是他低声下气地求情说:“这本来就是储存废汽油用的,里面是空的,给我十分钟搬进去,要是搬不完您再罚我行不行?”
执法人员却冷着脸:“今天不签字,就数罪并罚,罚10万;签了字,只罚5万。”
老板没有办法,只能签字。但他越想越不服气,把这事情发到网上,让网友评评理。
而环保局回应,擅自堆放危险废物的行政处罚就是很严格的,条款最低就是5万。你可以临时在其他地方放,但不能露天存放。这个很重要……
事情曝光后,网友吵翻了天。有人拍桌怒斥:“整天盯着小店罚款,郊外那些偷排废水的工厂怎么不管?
也有人翻出法规条文:汽油是易燃易爆品,空桶残留的油污遇明火照样容易着火,而且旁边都是轮胎!这些油桶是循环使用容器,壁内残留的油垢属于危废,露天堆放等于在居民区埋定时炸弹。5万罚款看似高,但和可能造成的火灾、污染损失相比,根本是九牛一毛。
但也有小商户代表喊冤:法规是死的,人是活的。首次违法又没造成危害,就不能先警告整改?非得一上来就罚得这么狠?
我觉得,5万元罚单背后,暴露的是三个致命问题:
其一,执法温度缺失。对首次违法且未造成危害的行为,应遵循“首违不罚”原则,给商户整改机会。一上来就处罚,既不合情也不合理——若真为安全着想,为何不帮商户搬桶而是忙着开罚单?
其二,监管尺度失衡。对小商户“零容忍”,对大企业“宽松软”,这种“抓小放大”的监管逻辑,本质是懒政怠政。真正该查的,是那些偷排废水、伪造环评的“环境杀手”,而非三个空油桶的“临时存放”。
其三,普法教育缺位。多数商户不知空油桶属危废,环保部门平日里可有宣传告知?若平时不教育,罚时重出手,这种“不教而诛”的做法,只会让执法者沦为群众眼中的“罚款机器”。
![]()
安全监管的终极目的,是保护生命财产而非制造对立。当执法者举着“法规”大棒却丢了“人情”温度,当“一刀切”的处罚寒了小商户的心,我们是否该反思:究竟是危险废物更危险,还是某些部门“以罚代管”的思维更危险?
当然,这个事情也给商户一些教训,危废处理非小事,空桶油罐莫乱放!
但也呼吁执法部门:手握罚单时,请先摸摸自己的良心——罚款单上盖的,应是“守护安全”的红章,而非“创收指标”的暗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