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
作为近年来快速普及的科技产物,无人机凭借其灵活的操控性、高清的观测能力,广泛应用于航拍测绘、农业植保、应急救援等领域,成为助力生产生活的空中帮手。然而,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私自改装无人机,将其变成猎杀野生动物的凶器。
近日,江西省修水县公安局破获一起利用改装无人机非法狩猎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查获被猎杀野兔8只,斩断了一条破坏生态环境的犯罪链条。
深夜发现可疑身影
“警察同志,庙岭乡某山场的田地里,有人用无人机在找东西,很可疑!”10月9日21时许,修水县公安局庙岭派出所的值班电话突然响起。
接到报警后,值班民警立即携带装备驱车赶往现场。彼时的山乡田野万籁俱寂,只有虫鸣偶尔打破静谧。民警抵达现场后,借着微弱的月光和田间作物的遮挡,悄悄展开搜寻。
很快,一个在田埂间移动的身影进入民警视线。一名男子正弯腰在田间仔细搜寻,时不时弯腰捡拾着。民警判断该男子很可能就是报案人所说的可疑人员,随即兵分两路,从两侧悄悄包抄过去。在男子尚未反应过来时,民警迅速上前将其控制。
经现场检查,民警在男子随身携带的布袋中查获8只野兔,现场还停放着一架明显经过改装的无人机。面对民警,男子龚某试图狡辩,但看到查获的野兔和改装无人机,最终低下了头。
循线深挖锁定踪迹
在确凿的证据面前,龚某如实供述了其与石某、涂某合伙,利用改装无人机在夜间非法狩猎的犯罪事实。
据龚某交代,三人分工十分明确:石某负责操作改装后的无人机,利用无人机锁定猎物并发起攻击;他和涂某则携带对讲机,根据石某的指令在地面搜寻、捡拾被猎杀的野生动物,三人形成了一条“空中搜寻—精准猎杀—地面捡拾”的完整非法狩猎链条。当日,石某猎杀完野兔后,龚某上前寻找野兔时被民警抓获,其他两人不知所踪。
了解到还有2名犯罪嫌疑人在逃,江西省修水县公安局立即成立专案组,一方面对龚某的供述进行细致核实,固定相关证据;另一方面通过调取案发现场及周边的公共视频,分析路线轨迹、交通工具特征,对石某、涂某的活动规律展开研判。
经过连续数日的数据分析和走访排查,专案组最终锁定了石某、涂某的藏身地点。为确保抓捕万无一失,民警在两人藏身的出租屋周边蹲守,掌握了两人作息规律,确定最佳抓捕时机。
10月25日清晨,专案组民警果断行动,在出租屋内将仍在睡梦中的石某、涂某抓获。
打掉团伙还原真相
随着3名犯罪嫌疑人全部到案,这起非法狩猎案的完整脉络逐渐清晰。
经查,犯罪嫌疑人石某平日里喜欢刷短视频,今年国庆假期期间,他在某平台看到有人发布“用无人机加装‘坠箭’狩猎”的视频,视频中无人机精准锁定猎物、一击即中的“画面”,让他产生了强烈的猎奇心理。“觉得这东西新鲜又厉害,想着试试能不能打到野兔,既能玩又能‘尝鲜’。”石某交代,正是这种扭曲的“兴趣”,让他走上了违法道路。
随后,石某通过网络平台购买一架具备热成像功能的无人机,又额外购置了3部对讲机和用于发射钢叉的改装控制器。收到设备后,他在家中反复调试,将无人机与钢叉控制器进行连接,使原本用于正常观测的无人机,摇身一变成为可以远程发射钢叉的“空中猎杀工具”。
10月9日下午,石某邀约龚某、涂某吃饭,席间提出“打野兔”的想法,两人当即表示同意。当日19时许,3人驾车带着改装无人机、对讲机等工具,悄悄来到修水县庙岭乡某山场附近的田地。狩猎行动随即展开,三人互相配合,短短2个多小时就猎捕了8只野兔。
目前,犯罪嫌疑人石某、涂某、龚某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