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圈里就盯着一桩事,076型两栖攻击舰四川舰出海摸底,第一课不查你跑多快,先把全船电给你拉满看不看得住稳不稳,动力和电力一体测,话题一下子就不在传统那点轴系上面了,直接把综合电力系统往台面上搬,IPS架起来,推进也是全电,IEP一路贯穿,像是把后面十几年的大船思路,提前塞到一艘两栖舰身上了。
美国那边估计没想到,第一口螃蟹不是航母,是两栖舰,节奏跳得很快,你看参数堆出来就有感觉,21兆瓦的燃机两台,6兆瓦的柴油机六台,推进电机四部,单机十来兆到二十兆那个级别,航速顶到23节,整船电能按需分配,不再看轴系那套力从哪里传过来,油门就是给电机,调度就是软件,电走哪一路是系统决定的,平台气质一下变了。
同吨位去对上美国最新的美国级,两套路数完全不是一个心态,他们那边是CODLAG,低速电推,高速燃机直驱,像混动车开在海上,用得顺手但还是上一代的思路,我们这边从一上来就是纯电车感觉,电机说了算,差距不靠口号,全在方案里。
两栖舰为什么合适把这件事拉满,你往甲板和舱室里想一圈,吃电的家伙一个接一个,高能激光要稳定高功率直流,微波反制是脉冲堆栈,相控阵面子不小比同吨位驱逐舰更贪电,无人机的指挥控制是持续计算负荷,电磁弹射位置预留,群蜂系统的数据交换也要带宽和算力,没综合电力,不给你中压直流稳压,打不起来,打不准,持续不了,光靠发一堆交流再变来变去,损耗和不稳定都会出来。
四川舰直接把中压直流搬上去,MVDC落地,思路就清楚了,谁在交流这块摔过跤,翻翻案例摆在那里,英国45型做的是中压交流,海上跳闸断电出过名,美国朱姆沃尔特上了IPS,可是成本压不下来,系统娇气,三艘收尾,书面总结都写了不划算,中国没急着冲刺,把底子先在辅助船上练,搜救船上电控系统先跑起来,深潜器母舰吃电峰值先压住,工程保障舰把调度算法磨出来,成熟了再整船搬到076,流程一点不冒险,节节验证。
这就不是实验品上舰,是成系列能用的工艺链,像在为后面的004清道,福建舰当时为什么没用,很简单,那会儿全球没谁把MVDC玩得胸有成竹,连英美都在交流体系里忙着救火,你要在第一艘电磁弹射航母上上一个没充分验证的大系统,风险拉满,工程不这么搞,福建舰走的是最稳的路,蒸汽轮机成熟方案,电弹搞定,整体优化先铺平,保证按节点交付,节点性工程先立住。
现在四川舰一上来就是IPS加全电推进,还是四万吨级的平台扛起来,说明几样硬货已经齐名,燃气轮机的功率密度顶得住,发电系统高功率段稳定,配电做成了中压直流这一档,电能管理和软件成熟度够,推进电机的可靠性过关,这些拼在一起,你往航母上推不再是纸面推演,是具备条件的工程迁移,004要不要上IPS,下注的手稳一点都难,越想越像已经在排方案版本,功率更大,封装更紧,散热和隔振路线更成熟。
航母需求清单摆出来就更直观,电磁弹射本身就是电力黑洞,拦阻能量回收再分配也要协调,相控阵的阵面功率大,电子战平台全天候开机,激光上舰时间窗口越来越近,无人机集群管控不止带宽还要低时延保障,电磁炮这个选项在全电平台上又变得有戏,蒸汽去支撑这种组合,工程上能做,代价和冗余会非常大,004不太可能再按福建舰的动力路线走一遍。
外界关心的对比也很直白,美国在做未来航母的综合电力研究,卡的位置公开文章里都写,直流大功率并网抖动,多个发电源并联系统调度难,电磁兼容叠加振动困扰,发电机组功率密度压不下去,推进电机体积占船,冷却链路压力高,这些点一个没绕开,中国这边的路径是台阶式的,先辅助船,后大型两栖平台,再按实船运行数据去修正,最后去航母,平台梯度完整。
平台序列也能看出来,052D把电力基础和作战系统融合先打底,055上面电气化程度更高,福建舰把电弹和综合保障拉起来,076把IPS全电推进落地,004顺着这条线走,吨位越来越大,系统越来越复杂,工程团队一直在同一条路上前进,美国手上缺中等吨位的试验台,想法有,节点验证不好找船做,中国这边有技术有平台就能上台面,节奏握在自己手里。
再看四川舰自身,双舰岛的布置更顺手,甲板运作流线更顺直,全电推进让空间利用更灵活,无人机母舰化的接口位置更好留,激光武器余量上得出手,电子战的天线分布有空间,电控设备天然适配这种配电形态,这些点放在舰上就是效率,就是可维护性,就是后续升级的门槛更低。
意义还不止一艘船,电力时代的门一旦推开,后续舰型会连续跟进,076批量化按IPS走,075的升级批次把动力做优化,055后期型把配电和冷却做迭代,004做成真正的海上电能平台,激光装备上舰成为常态,电磁炮重新进入工程窗口,无人机蜂群在舰队体系里变成日常战术模块,这不是单点突破,是整条路线切换到纯电时代的标志。
背后支撑的还是那套工业链能力,国产大功率燃气轮机到位,舰用大功率发电系统做成系列,中压直流的电能管理体系成型,大功率推进电机稳定,整船智能配电跑通,电磁兼容从设计到测试一套流程,激光武器的能量管理跟着电力平台去适配,环环相扣才有资格把IPS这样的大系统放上四万吨级的战舰,工程讲的是全局闭环,不是哪一个零件堆出来的概念机。
看着四川舰动起来,很多人会想到一个句子,领先一代这种评价其实不用喊,路线和平台本身就是答案,能在海上把电稳定住,把算力和武器一起喂饱,把维护和升级留好余量,这条路一旦跑顺,后续舰型只会越做越顺手,四川舰像是序章,后面那艘更大的船,名字没公布,方向已经在那边等着。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