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小华(中)带领居民做经络操
11月1日,秋阳正好。恒大翡翠华庭小区的广场上,52岁的杨小华带着邻居们做经络操,爽朗的笑声里,藏着一个外乡人22年的“太原情缘”。从凌晨蹬三轮车送货的“江西妹子”,到如今被小区居民喊作“杨姐”的“太原通”,她的故事,恰似这座城市写给奋斗者的一封“情书”:你对它付出真心,它便还你一个暖烘烘的拥抱。
1 初来乍到
杨小华出生在江西南昌安义县的一个小村庄。
2003年,听了妹夫一句“太原刚开始搞房地产开发建设,门窗塑钢型材生意好做”,杨小华便和丈夫揣着东拼西凑的10万元,从江西老家一头扎进陌生的太原。
刚到太原时,夫妻俩在学府街租了一栋带院的小楼,既是门店也是家。
冬天,门店里没暖气,夫妻俩裹着棉被听着店外的北风呼啸,“骨头缝都像在结冰。”杨小华说。
更糟心的是,夫妻俩好不容易攒钱买的昌河牌送货车,停在院门口一夜就被偷了。丈夫急得蹲在地上抹眼泪,她咬着牙说:“车没了,人还在,咱再挣!”
每天凌晨3时,杨小华和丈夫、妹夫骑电动自行车车外出跑业务,最远到西山、柴村送货,单程就要骑两个多小时。
在店里打电话联系业务时,杨小华总不忘加一句:“您要是不方便,我给您送上门。
“靠着别人嫌远的单子我接,客户改尺寸我熬夜干”的韧劲,门窗店在太原渐渐有了名气。
2 安家落户
凭借能吃苦、人实在、货品好又不贵,夫妻俩慢慢在太原站稳了脚跟。2008年,杨小华在晋源区金诚门窗型材市场开了第一家分店,并买下首套房,正式在太原安家落户。
2017年,杨小华一家搬进恒大翡翠华庭小区后,社区网格员宋艳玲上门登记信息,“大姐,我是社区网格员小宋,以后有啥难处随时找我!”宋艳玲的热情,让刚搬来的杨小华心里一暖。
2019年,杨小华被查出肺癌晚期。面对“最多还有半年”的医嘱,她笑着对丈夫说:“咱江西人不信命!”她一边化疗,一边照常开店、送货,甚至在小区建起“夕阳红健身队”。
“刚开始就3个人,我带着大家做经络操,现在有20多号人呢!”如今的杨小华,脸色红润,声音洪亮,连医生都说:“你这哪是病人,比年轻人还精神!”
“太原现在跟以前大不一样了!”每次回老家过年,杨小华总拉着亲戚们“炫耀”:“太原的营商环境好,每次去政务大厅办理业务,工作人员服务都很热情。”说着说着,她的眼眶就红了:“以前觉得‘他乡’是漂泊,现在才懂,有烟火气的地方就是家。你看,我弟弟一家也被我喊来太原做生意了,这儿早就不是‘暂住’,是第二故乡!”
3 子承家业
杨小华的“太原情”,早已悄悄传给了下一代。儿子邓志伟在太原长大,大学毕业后,原本在南京有份国企的好工作,却在2023年毅然回到太原继承家业。“妈,我还是喜欢太原的‘实在’,这种人情味,在大城市难找。”
如今,邓志伟把父母的传统门窗型材生意“升级”成系统门窗家装工程。“以前妈妈卖型材‘按吨算’,现在根据客户需求设计,我们做智能隔音窗、适老化扶手定制。”
起初,很多客户都是冲着“杨姐儿子”的身份来的:“杨姐的人品,我们信得过。”后来,在邓志伟与每位客户的设计定制沟通过程中,大家逐渐被这位新生代门窗人的专业、诚恳、务实与细致打动。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他为客户降低成本,如今也收获了许多客户的认可和转介绍,还与很多同龄客户处成了朋友。
从2003年全年卖不到100吨材料,到如今年销3000余吨;从当初租住的小院,到如今拥有13间门店、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仓库;从原先的“外乡人”,到眼下的“新太原人”,杨小华的22年像一幅慢慢展开的画卷,呈现出一座城市与一个外乡人“双向奔赴”所铺就的温暖图景。记者 周利芳 文/摄
来源:太原晚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