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战死后,刘备为何闭门三日不见一人?成都出土竹简曝光:他手里攥着半块绣鞋
建兴七年,赵云病逝于成都,谥曰“顺平侯”。
史载:举国致哀,百官临吊,唯先主刘备闭宫三日,拒见群臣,亦不赴灵前。
当时人皆以为悲恸过度,然《华阳国志·先主遗录》残卷有记:
有人从焚毁的寝殿灰烬中拾得半片焦木,上刻八字,笔力颤抖——
“子龙不负我,我不负她。”
谁是“她”?
![]()
2018年,成都天府新区一处汉代遗址出土百余枚竹简,经红外扫描复原,其中一封未寄出的密信震惊史学界——
竟是刘备亲笔所书,落款时间为:建安十三年,长坂坡之战次日清晨。
信中写道:
“昨夜战火连天,百姓哭嚎盈野。
子龙七进七出,血染征袍,身被五十余创,终抱阿斗归营。
然糜夫人坠井前,托其转交一物:
绣鞋半只,内藏发丝三缕。
子龙跪呈于我,手颤不能言。
我亦无语,唯收之入怀。
![]()
此非信物,乃罪证也。”
原来当年曹操攻徐州,刘备兵败南逃。
携民渡江,日行不过十里。
后阵渐远,消息断绝。
有仆从回报:“糜夫人因产后体弱,难随大军,已留于当阳桥侧破庙。”
赵云闻讯,单骑返身杀入重围。
寻至井边,只见井台遗下一足绣鞋,深青底、红缎面,针脚细密如初嫁。
他拾起鞋,忽觉内里异样,拆线探指——
三缕青丝缠成小结,附一张薄纸,字迹娟秀:
“使君:
妾非不愿随行,实恐拖累君之大业。
阿斗尚幼,国赖此嗣。
请代我看一眼,未央宫上的日出。
——糜氏绝笔”
赵云抱尸痛哭,知其投井殉节。
但他未将全情相告。
他只对刘备说:“夫人投井而亡,特留此鞋为念。”
刘备接过,久久不语。
那一夜,他独自坐于帐中,燃烛至天明。
有人遥见,他反复摩挲那只绣鞋,似在数那针脚。
后来他在成都称帝,群臣议定宫阙规制。
有人提议:“宜仿长安,建未央宫。”
刘备却摇头:“不必。”
他一生所居,不过“昭烈殿”三字,低檐窄户,不及洛阳十分之一。
而那半只绣鞋,藏在他枕头下整整三十年,
![]()
每年长坂坡纪念日,他都会取出,默默擦拭一次。
赵云死前最后一日,曾拄杖入宫求见。
侍从欲阻,刘备亲自迎出。
赵云只问一句:“主公……那双鞋,还留着吗?”
刘备点头。
赵云仰天一笑,泪落如雨:“好,好……她就知道,我们都没忘。”
三日后,赵云卒。
刘备闭门三日,焚其旧衣,不许任何人入内。
有人说听见里面低声呢喃:
“子龙不负我,我不负她……”
可他知道——
他负了。
负了一个愿意为他死的女人,
负了一个为他活了一辈子的将军,
更负了那个他曾誓言“匡扶汉室、天下为公”的自己。
我们总说乱世出英雄,
却忘了乱世最狠的刀,
从来不砍向敌人,
而是逼好人亲手割舍最爱的人。
赵云救回了少主,
可那个抱着孩子跳井的女人,
再也没人替她点亮回家的灯。
他救回了刘氏血脉,却送走了一位母亲;
他成就了帝王基业,却埋葬了一份平凡的相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