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泽平宏观团队
11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0月国民经济运行数据。
1 10月经济金融数据呈现七大特征
10月多项经济指标增速放缓至年内低点,主要受去年同期高基数及内外需疲软影响,表现为固定资产投资降至五年低位;社融信贷回落;出口增速意外转跌;消费下滑幅度较小,中秋国庆双节带动的服务消费,部分对冲了商品消费;房地产量价齐跌;经济亮点是新质生产力相关行业保持高速增长和快速进步,反内卷边际改善物价,以及部分行业企业利润回升。
展望后续,去年“924”一揽子政策推高四季度经济,今年11月和12月面临高基数;尽管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5000亿元地方债结存限额稳投资,但面对内需偏弱、外需不确定性的复杂局面,宏观政策加力提效的必要性明显上升。10月经济具体特征为:
第一,工业生产同比增速年内最低,下游消费制造业生产承压。与内外需放缓、工作日较少的季节性因素有关。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较上大幅回落1.6个百分点。从行业看,中游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生产小幅下滑,受设备更新政策、技术进步以及机电产品出口增速快的支撑;下游消费制造业生产承压,主要受消费疲软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持续下滑影响;冬季能源安全与保供下,公用事业增速相对较高。
第二,固投增速跌势延续,房地产、基建、制造业投资当月增速降幅均扩大。前10月固投同比增速降幅继续扩大,为-1.7%;10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2.2%,较上月持平。楼市和土地成交持续降温,10月房地产投资同比-23.0%,较9月降幅扩大1.7个百分点。广义和狭义基建投资降幅均扩大,同比分别增长-12.1%和-8.9%,较9月降幅扩大4.1和4.3个百分点,随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速落地,后续基建有望发力。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9%,较9月降幅扩大4.7个百分点,连续四月同比增速为负,整体需求回落,结构上内部分化加剧,设备更新相关行业仍有韧性,“反内卷”与贸易摩擦相关投资延续放缓。
第三,消费复苏动能持续减弱,商品零售和服务零售分化,内需不足问题较为突出。社零增速为年内最低水平,有部分去年高基数因素,同比增长2.9%,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两年复合3.8%,较上月增加0.7个百分点。商品消费增速下降幅度大,与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效应减弱和去年基数较高有关;服务消费受益于中秋国庆双节。1-10月,商品零售累计同比4.4%,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服务零售累计同比5.3%,较上月增加0.1个百分点。限额以上零售中,以旧换新主要影响的通讯器材、家电音像器材、家具、汽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第四,出口增速大幅回落转跌,主因去年高基数,预计未来仍将保持韧性。10月,出口(以美元计价)同比-1.1%,较上月大幅下降9.4个百分点;去年台风导致9月出口延迟到10月,10月出口达到12.6%,是2023年以来最高增速,抬升了基数。出口两年复合增速5.5%,较上月增加0.2个百分点。进口同比1.0%,较上月下滑6.4个百分点。分商品看,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大幅下滑,主因去年基数高。分国别看,中美贸易战暂时缓和、对美出口同比下降25.2%,降幅较上月收窄1.9个百分点;对欧盟、东盟和非洲出口增速下滑,基数影响较大;对欧盟、东盟、非洲、印度同比分别0.9%、11.0%、10.5%、6.7%,较上月下降13.3、4.7、46.0、7.7个百分点。
第五,物价边际改善,主要是节日效应、反内卷和输入性因素带动;但整体偏弱,内生需求动能仍有待稳固。10月CPI同比由-0.3%升为0.2%;核心CPI同比1.2%、涨幅连续第6个月扩大,为2024年3月以来最高。原因是国庆和中秋双节带动食品与服务消费,生猪产能去化推动猪价同比降幅收窄;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扩内需政策下,家用器具、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等耐用品价格同比上涨。10月,PPI环比0.1%,年内首次为正;同比下降2.1%,降幅较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原因是输入性因素带动有色金属多数产业价格上涨;“反内卷”以及冬储补库、用电需求增加带动煤炭价格环比走高。1-10月累计数据显示,除核心CPI外,主要物价指标均较去年同期下滑,反映需求基础仍需加强。
第六,社融、信贷增速持续下滑,居民存款搬家持续。融资需求偏弱,10月社融存量同比8.5%,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当月新增8150亿元,同比少增5970亿元;政府债净融资4893亿元,同比少增5602亿元。信贷增速延续放缓,金融机构口径信贷余额同比增速6.5%,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随着季末银行存款冲量行为消退,10月上证突破4000点,股市投资热度上升带动居民和企业存款流向非银机构,居民存款减少13400亿元、同比多减7700亿元,新增非银存款18500亿元、同比多增7700亿元,居民存款搬家现象持续。
第七,新质生产力相关行业保持高速增长和快速进步。10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继续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前10个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增长7.3%。以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智能产品制造增势较好,前10个月,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4.7%、25.5%;10月份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等绿色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9.3%和30.4%。中国正全面推进“人工智能+”国家战略,抢占AI产业应用的制高点。
当前有必要启动新一轮大规模经济刺激,中国经济潜力大,只要全力拼经济,则东升西降和信心牛可期。三大抓手是全力拼经济、住房收储保障银行和新基建,具体有八大措施:一是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加快财政支出力度,扩张各类专项债和特别国债使用范围,兜底民生,大力度化债,为企业纾困;二是持续多轮降息降准,扩大再贷款投放,尤其是重点推动利率工具的下调与流动性的前瞻性投放;三是提振消费,发放1万亿元消费券、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四是从稳住楼市升级到提振楼市,放松限购,降低购房成本,组建5万亿以上的大型住房保障银行收储;五是鼓励生育,投放3–5万亿元生育补贴,降低生育养育成本;六是主动提升汇率机制灵活性与本币结算比重,以提升整体抗冲击能力;七是加快产业转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八是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相关举措,提振民营经济信心。
10月经济指标如下:
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4.9%,9月同比6.5%;
10月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同比-12.2%,9月同比-7.1%;
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2.9%,9月同比3%;
10月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当月同比-8.9%,9月同比-4.6%;
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当月同比-23.0%,9月同比-21.3%;
10月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18.8%,9月同比-10.5%;
10月房地产销售金额同比-24.3%,9月同比-11.8%;
10月制造业投资当月同比-6.7%,9月同比-1.9%;
10月出口(以美元计)同比-1.1%,9月同比8.3%;10月进口(以美元计)同比1%,9月同比7.4%;
10月M2同比8.2%,9月同比8.4%;
10月社融同比8.5%,9月同比8.7%;
10月CPI同比0.2%,9月同比-0.3%;
10 月 PPI 同比 -2.1% , 9 月同比 -2.3% 。
![]()
2 工业生产增速大幅回落,下游消费制造业生产承压
工业生产增速大幅回落,同比增速年内最低,与内外需放缓、工作日较少的季节性有关。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较上大幅回落1.6个百分点;环比0.2%,弱于季节性。
从行业看,上中游增速好于下游,冬季能源保供需求增带动公用事业生产增速。
1)冬季能源安全与保供下,公用事业增速相对较高。从三大门类看,电燃水生产增长较快,而采矿业和制造业下降。10月,采矿业,制造业同比分别为4.5%、4.9%,较上月变动-1.9、-2.4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5.4%,较上月增加4.8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同比6.5%,较上月增加0.1个百分点。
2)中游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仍保持相对高景气,受益于设备更新政策、技术进步以及机电产品出口增速较快。10月,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中,高技术产业同比7.2%,较上月下降3.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同比8.0%;通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汽车制造业同比分别为6.9%、4.9%、8.9%、15.2%、16.8%,较上月变动-2.4、-3.0、-2.4、4.9、0.8个百分点。
3)下游消费制造业生产承压,与消费疲软缓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持续下滑有关。10月,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纺织业同比分别为2.5%、2.1%、-1.9%和0.2%,较上月下降3.5、4.4、2.7和2.0个百分点。
服务生产增速较为平稳。10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4.6%,较上月下海1.0个百分点,主因去年基数高。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13.0%、8.2%、5.6%,较上月变动0.2、0.4、-3.1个百分点。
![]()
3 投资继续放缓,三大投资当月增速降幅均扩大
固投增速跌势延续,房地产、基建、制造业投资当月增速降幅均扩大。10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2.2%,较上月下滑5.1个百分点;1-10月投资名义累计增速同比增长-1.7%,较1-9月降幅扩大1.2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7%。
![]()
4 楼市和土地市场持续降温,房地产投资降幅继续扩大
房地产成交延续低迷态势,房价仍处于下行通道。从去年“926”到今年5月降息,房地产政策持续加码,核心城市以价换量,但大部分三四线楼市有价无市、房价持续下行。10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为-18.8%和-24.3%,较9月降幅扩大8.2和12.5个百分点,仍低迷。10月一线、二线、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为-0.3%、-0.4%、-0.5%,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为-0.9%、-0.6%、-0.7%。
房企资金到位情况仍维持两位数负增,但房企债券融资回暖。10月房企开发资金到位同比-21.9%,较9月降幅扩大10.4个百分点,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到位增速分别为-6.7%、-17.2%、-26.0%和-30.6%,除国内贷款外,其余各项资金降幅均扩大。银行对房企的信贷政策松绑,房企债券融资回暖,根据中指院数据,10月房地产行业债券融资总额为512.4亿元,同比增长76.9%。
土地市场持续降温,房企新开工竣工速度放缓,房地产投资降幅继续扩大。房企投资保持审慎态度“控量提质”,土地市场持续降温,“量缩价跌”,10月300城土地成交建筑面积同比-27.0%,土地溢价率进一步下滑。建安投资方面,新开工和竣工增速下滑,10月新开工和竣工面积同比分别同比-29.5%和-28.5%,分别较9月下降15.1和29.7个百分点。10月房地产投资同比-23.0%,较9月降幅进一步扩大1.7个百分点。
2025年是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重要一年,政策仍需进一步加力。多数城市库存去化周期仍处高位,居民购买力、信心存在不足,政策边际效应递减,政策应继续加码,从被动放开转向全面主动提振。
![]()
5 基建仍弱,广义和狭义基建投资降幅均扩大
广义和狭义基建投资降幅均扩大,此前表现较优的电热燃气水生产供应业增速继续下行。10月广义基建和狭义基建(不含电力)同比分别增长-12.1%和-8.9%,分别较9月降幅扩大4.1和4.3个百分点。10月电热燃气行业投资同比-6.3%,较9月下滑3.9个百分点。10月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10.1%和-19.0%,较上月降幅扩大5.5和4.4个百分点。
随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速落地,后续基建有望发力。此前地方政府优先发行用于化债的专项债以及未披露“一案两书”、无明确投向项目的特殊新增专项债,一定程度上影响新增专项债的发行进度,根据财政部数据,截至8月末,2025年2万亿元的隐性债务置换额度已发行完毕。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速落地,截至10月底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全部完成投放,共支持2300多个项目,预计拉动项目总投资约7万亿元,政策效果存在一定时滞,预计将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显现。
![]()
6 制造业投资延续负增,内部结构分化加剧
制造业投资当月增速连续四个月为负,整体需求回落。结构上内部分化加剧,设备更新相关行业仍有韧性,“反内卷”与贸易摩擦相关投资延续放缓。10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9%,较9月降幅扩大4.7个百分点。具体看,
一是,大部分“反内卷”相关行业和部分贸易战相关行业投资仍在回落,仅个别行业边际改善。10月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医药、金属制品、投资增速均为负且降幅持续扩大;仅电气机械及器材、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行业投资边际小幅改善,投资增速分别为-8.7%和-2.9%,较9月降幅边际缩窄4.6和10.3个百分点。
二是,产业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相关制造业投资仍有韧性,拉动全部投资,但部分透支后续投资空间。10月铁路船舶航天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当月同比4.3%,汽车制造业投资同比为4.6%,维持当月正增。1-10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3.0%,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9个百分点。
贸易战、“反内卷”、行业利润分化、新质生产力和大规模设备更新透支未来等多重因素叠加,预计后续制造业投资整体承压,内部分化将进一步加剧。中美关税战虽进入休战期,但前期抢出口透支下半年出口、外需整体放缓等因素叠加,出口企业后续利润与投资意愿仍有不确定性;“反内卷”政策持续推行,也对相关行业投资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新质生产力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持续推进,但在透支后续投资空间;工业企业利润整体修复、行业分化,9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8.2%,连续两个月正增,企业投资意愿受利润影响走向分化。多重因素影响下,预计制造业投资内部分化将进一步加剧。
![]()
7 消费增速持续下滑,以旧换新支持效应减弱
消费复苏动能持续减弱,特别是商品零售增速下降幅度较大,反映内需不足问题较为突出。社零同比增速为年内最低水平,环比弱于季节性。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0.2%,弱于季节性。社零同比下滑大,有部分去年高基数因素,同比增长2.9%,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两年复合3.8%,较上月增加0.7个百分点。
商品消费增速放缓,与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效应减弱和去年基数较高有关。去年四季度以旧换新政策资金集中到位,抬高了对比基数。1-10月,商品零售累计同比4.4%,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10月,商品零售同比2.8%,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10月限额以上零售中,通讯器材、家电音像器材、家具、汽车类同比分别为23.2%、-14.6%、9.6%、-6.6%,较上月变动7.0、-17.9、-6.6、-8.2个百分点。
服务消费增长,主因中秋国庆双节叠加,文娱出行消费增加。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共8天,比2024年多1天,居民出行增加,直接推动了旅游、住宿、餐饮、文体娱乐等服务消费。1-10月,服务零售累计同比5.3%,较上月增加0.1个百分点;10月,餐饮收入同比3.8%,较上月增加2.9个百分点。10月限额以上零售中,饮料、烟酒零售同比7.1%和4.1%,较上月变动7.9和2.5个百分点;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同比下降主要是去年基数高,当月同比10.1%,较上月下降1.8个百分点;两年复合增速18.1%,较上月增加9.1个百分点。
![]()
8 出口增速转跌,主因去年高基数
出口增速大幅回落,主因去年高基数。去年台风导致9月出口延迟到10月,10月出口达到12.6%,抬升了基数。10月,中国出口金额3053.5亿美元,较上月下降232.2亿美元;出口(以美元计价)同比-1.1%,较上月大幅下降9.4个百分点;两年复合增速5.5%,较上月增加0.2个百分点。贸易顺差900.7亿美元,较上月减小3.8亿美元。进口金额2152.8亿美元,较上月减少228.4亿美元;进口同比1.0%,较上月下滑6.4个百分点。
分国别看,对美出口增速收窄;对欧盟、东盟和非洲出口增速下滑,基数影响较大。10月,对美出口份额在我国出口比重为11.4%,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25.2%,降幅较上月收窄1.9个百分点。欧盟、东盟、非洲、印度在我国出口份额的比重分别为14.4%、17.5%、5.8%、3.4%;中国对欧盟、东盟、非洲、印度同比分别0.9%、11.0%、10.5%、6.7%,较上月下降13.3、4.7、46.0、7.7个百分点。
分商品看,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大幅下滑,主因去年基数较高。机电产品、通用机械设备、手机、家电、集成电路、汽车零配件、船舶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为1.2%、-9.1%、-16.6%、-13.6%、26.9%、-11.6%,较上月下降11.4、33.9、14.7、3.9、5.8、16.9个百分点;劳动密集型产品中,箱包及类似容器,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鞋靴,家具及其零件,玩具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为-25.7%、-9.1%、-16.0%、-21.0%、-12.7%、-31.0%,较上月下滑13.4、15.5、8.0、7.7、13.0、3.0个百分点。
![]()
9 社融增速持续下滑,居民存款搬家持续
社融增速持续回落,信贷增速延续放缓,融资需求弱。10月社融存量同比8.5%,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当月新增8150亿元,同比少增5970亿元。结构上,政府债显著少增、表内信贷转负,直接融资与委托贷款对冲有限;人民币贷款减少201亿元,为当月净回笼,同比少增3166亿元;政府债净融资4893亿元,同比少增5602亿元。10月金融机构口径信贷余额同比增速6.5%,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新增人民币贷款2200亿元,同比少增2800亿元,信用扩张动能依然不足,居民贷款是主要拖累项;居民贷款减少3604亿元,同比多减5204亿元。
M2继续回落,M1下滑,剪刀差环比扩大,居民存款搬家现象继续。10月M2同比增速8.2%,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6.2%,较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M2-M1剪刀差为2.0个百分点。居民存款减少13400亿元,同比多减7700亿元;新增非银存款18500亿元,同比多增7700亿元。随着季末银行存款冲量行为消退,10月上证突破4000点,股市投资热度上升带动居民和企业存款流向非银机构,居民存款搬家现象持续。
![]()
![]()
10 物价边际改善,节日效应、反内卷和输入因素推动
物价总体偏弱,内生需求动能仍有待稳固。10月CPI改善主要受节假日因素驱动;PPI虽降幅收窄,但已连续37个月负增长,且价格回升集中在上游,中下游行业依旧承压。1-10月累计数据显示,除核心CPI外,主要物价指标均较去年同期下滑:CPI累计同比-0.1%、PPI累计同比-2.7%,消费品分项-0.5%、服务分项0.5%,食品与非食品分项同比分别下降1.9%和0.3%,反映需求基础仍需加强。
CPI同比转正、核心CPI同比六连升,推动因素包括节日效应、扩内需政策以及生猪产能去化。10月CPI同比由-0.3%升为0.2%;核心CPI同比1.2%、涨幅连续第6个月扩大,为2024年3月以来最高。原因有三点:一是国庆和中秋双节带动食品与服务消费,食品价格同比降幅收窄至-2.9%、降幅较上月大幅减小1.5个百分点,服务价格同比0.8%,较上月增加0.2个百分点;二是,生猪产能去化推动猪价同比降幅收窄至16.0%,降幅较上月收窄6.4个百分点;三是,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扩内需政策下,家用器具、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等耐用品价格同比上涨。家用器具、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同比分别为5.0%、-1.9%、1.2%,较上月变动-0.5、0和-0.3个百分点。
PPI同比增速连续三月改善,环比年内首次转正,主要源于“反内卷”政策对煤炭、光伏等行业价格的支撑,以及输入性因素拉动有色金属价格上涨。10月,PPI环比连续0.1%,年内首次为正;同比下降2.1%,降幅较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输入性因素带动多数石油产业价格下跌,有色金属多数产业价格上涨;“反内卷”以及冬储补库、用电需求增加带动煤炭价格环比走高;中下游装备制造业价格和消费制造业价格环比下降。10月,煤炭开采和洗选,黑色金属矿采选环比分别为1.6%、0.9%,较上月下降0.9和1.7个百分点;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价格上涨0.6%。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