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日报)
转自:沈阳日报
烧箔画,制作珍珠扇、漆扇,手绘环保购物袋……在学校四大艺术工坊的培养下,法库县实验小学的学生可谓“身怀绝技”。11月14日,记者从法库县实验小学了解到,该校以“幸福花”为主题的艺术教育校本课程,依托学校艺术实践手工坊,通过系统化、常态化实施,成功将艺术实践从零散活动转变为规范课程,构建起独具特色的艺术育人新模式。目前,学校的四大艺术工坊已形成成熟稳定的课程模式,成为学生每学期翘首以盼的特色课程。
烧箔画工坊在王玲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从单纯手工制作转变为匠心培育的实践阵地。孩子们在实践中熟练掌握火候控制技巧,学会在有限空间内巧妙布局的审美法则。赵栢萱老师主持的宋锦珍珠扇课程,经过长期教学沉淀,形成一套系统的非遗传承教学体系;李宜聪老师的漆扇工坊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丰富教学经验,形成独特的“流动美学”教学方法;郭洋老师的手绘环保购物袋课程,学生们经过长期学习,创作主题从个人情感表达拓展到社会关怀层面,真正实现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有机融合。
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靳素云介绍,根据长期跟踪调查显示,参与课程的学生在专注力、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孩子们变得更耐心细致,更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日益浓厚。“这些潜移默化的改变,正是幸福教育的生动体现。”靳素云说。
为保障课程顺利推进,学校制定详细课程实施方案,建设专业手工坊教室,确保每周有固定课时。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深化“幸福花”校本课程建设,让艺术实践成为每名学生的必修课。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杨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