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中年人跑步只能“养生慢跑”?从每月跑量80公里到稳步冲到150公里,我用半年时间验证:年龄从不是上限,循序渐进的坚持,总能撞进意想不到的惊喜里——上周体测,我的最大摄氧量首次突破62ml/(kg·min),比去年整整提升了7个点!
![]()
作为职场打工人,以前跑步总带着“完成任务”的焦虑:要么猛冲几公里就喘到停,要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跑量忽高忽低,体检报告里的“心肺功能中等”从来没变过。直到去年底,听跑圈朋友说“中年人练跑,跑量要‘慢涨稳升’,比速度更重要”,才调整了节奏。
没有盲目加量,每周跑4-5次,每次增加的距离不超过10%,配速控制在6分30秒左右,跑不动就走,绝不硬撑;周末加一次长距离慢跑,搭配简单的核心训练(平板支撑、臀桥),避免膝盖受伤。没想到这种“不费力”的跑法,反而让我越跑越轻松:以前3公里就腿沉,现在10公里跑完还能哼歌;以前爬三楼喘粗气,现在追公交都不费劲。
![]()
更意外的是体测结果——最大摄氧量62,这可是专业跑者水平的门槛,同龄人平均也就40-50!医生说,这个数值意味着心肺功能、耐力都远超同龄,相当于“生理年龄比实际年轻20岁”。原来中年人的身体里,藏着这么大的潜力,只是需要一点耐心去唤醒。
身边很多朋友问:“人到中年,跑步会不会伤关节?”其实真正伤身体的,是“急功近利”的心态。跑量要慢慢涨,装备要选合适的(一双缓震跑鞋很重要),跑前热身、跑后拉伸不能省,结合力量训练强化肌肉保护关节,健康永远比配速、跑量更重要。
![]()
40+的我们,上有老下有小,职场有压力,生活有琐碎,但健康才是扛住一切的底气。跑步不只是为了减肥、打卡,更是和身体的对话:你付出的每一步坚持,它都会用最实在的方式回报你——更充沛的精力、更年轻的状态、更乐观的心态。
![]()
年龄从来不是停止进步的理由,所谓“意外之喜”,不过是“厚积薄发”的必然。如果你也想开始跑步,别怕起点低,别怕进步慢,从3公里、5公里开始,慢慢跑,稳稳走,说不定下一个惊喜,就藏在你脚下的路里。
![]()
你的最大摄氧量是多少?中年跑步,你有哪些独家心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一起为健康加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