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家里被偷了,丢了7万元现金和100克金饰,作案人竟然是她同住一栋楼的侄子小田(化名)。
![]()
2025年11月7日上午,高新区公安分局接到报警后立刻立案,民警赶到现场开始做最基础也最关键的工作。屋子被简单保护起来,门窗、室内都仔细看过一遍,没发现撬门的痕迹,也没有被翻得乱七八糟的样子——这些细节把办案方向快速指向熟人作案的可能性。接着,民警开始走访邻居、调取周边监控,问清谁常到李女士家里、谁最熟悉屋里摆设,慢慢把目光锁定到那位常来串门、住在同栋楼的侄子小田身上。
当天,民警依法传唤了小田。在谈话里,他没有否认,供述了三次进屋拿走现金和金饰的经过。小田说他平时经常去姑姑家,注意到钥匙常放的位置,趁着9月9日至20日这段时间里多次发现家里无人,就三次进到卧室把东西拿走。被拿走的首饰后来被他卖掉,变现得大概10万元,用于日常开销。他在供述里把动机归结为贪念,也提到跟家人之间信任被打破的事实,但态度平静,供词里把时间和物品描述得比较明确。公安部门当时把这些供述、现场勘验、邻里走访和监控线索综合起来,形成了对案件的初步判断。
把事情往外推一步看,案发的背景说起来并不复杂。邻里关系近,亲戚来往频繁,这种熟悉给了作案人观察生活习惯的机会。关键不是他会怎么撬门,而是他知道钥匙放哪、知道什么时候家里没人。有人能在不翻动屋子的情况下拿走东西,这说明对房间布局和出入时段了解得比较清楚。三次作案都选在短时间段内,目标都放在卧室里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小额现金和方便变现的金饰,手法上是“轻手轻脚、不留痕迹”,目的明确,就是快速变现。
说到作案细节,民警核对了每一次进屋的时间点和邻居提供的线索,发现小田并非每次取走的东西都一样:有时只拿钱,有时带走项链或手链。变卖的方式警方还在核查,但根据小田供述,赃款主要用于日常消费,没有查到大额存款或明显投资的使用痕迹。对警方来说,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追赃和查证金饰流向,这需要时间,也需要金融交易、二手市场等方面的配合。
办案过程中,公安做了不少细活。除了现场的物证勘验,民警挨家挨户问访,问清谁常出入、谁见过钥匙放在哪儿、谁对房间摆设最熟。再把这些口供和监控时间线对在一起,嫌疑人的出入轨迹就被逐步拼出来。没有撬门痕迹这一点,让民警把重点放在那些与屋主接触频繁的人上,这一步判断把线索很快收拢起来,最终引出了小田的供述。
这种事发生在近邻或亲戚之间,外人看着不难理解,但对当事人的冲击很明显。家本来是最信任的地方,钥匙习惯性地放在某处,大家都觉得“姑姑不会有事”,结果反而给了可乘之机。案子被查出来以后,家庭成员间的信任受到了影响,邻里也多了一层警惕,互相提醒要把贵重物品分散放好,钥匙不要随手放在显眼地方。有人说得直白:平时好说话、熟的那个人,也可能是最危险的那个人,这话虽然刺耳,但有现实依据。
对普通人来说,这个案子带来的教训也很直白。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第一要务是保护现场并及时报警。把现场尽量保持原状,别随意翻动可能的证据,立刻拨打110,让警方尽快介入。保存好能证明物品归属的凭证,能回忆清楚的进出时间、来访人员和可疑情况都要跟民警讲清楚。警方要做的还有调取周边监控、核对作案人的行动轨迹、追查赃款流向和金饰去向,这些都需要时间与证据链的配合。
案件目前还在侦办阶段,公安正在按照程序核查变卖金饰的渠道和赃款去向,固定证据、整理材料,准备后续的法律程序。受害人已配合调查,警方也在依法推进追赃和证据固定的工作。事情的事实链条已经搭建起来了:财物被拿走,作案人与受害人熟识,嫌疑人有三次入室并已承认。后续如何走法律程序、是否能把财物追回、家人关系如何修复,都还在进行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