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我们这群70后,凑在一块儿喝茶聊天,话题不知道怎么的,总会绕到“玩”这个字上。然后就是一阵叹气。老李,就是我那个从穿开裆裤就认识的哥们儿,上周末在我家阳台,一边摆弄他那几盆半死不活的兰花,一边头也不抬地说:“瞅瞅现在那些年轻人,玩剧本杀,搞飞盘,满世界打卡。回头想想,咱们这代人,好像最缺的就是‘玩’这门课。” 我端着茶杯,没接话。阳台外面,下午四点的太阳斜斜地照过来,把我们的影子拉得老长,就像我们身上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担子。
![]()
为什么不会玩?这事儿,得往回看。我们出生在七十年代,那时候,很多东西都是定量的,粮票、布票,不是你想买就能买。我记忆里最深的是,小时候得到一个铁环,能滚着它从村头跑到村尾,那就是最大的快乐了,玩了整整一个夏天,直到铁环滚进了沟里,我哭了好几天。家里的墙上是“劳动最光荣”的奖状,爸妈嘴里念叨的是“好好学习,出人头地”。玩?那听起来有点像是不务正业。心里头憋着一股劲,要改变命运,要跳出农门,要挤过那座独木桥。所有的精神头,都用在读书和干活上了。玩的心思,就像早春的嫩芽,还没冒头,就被现实的寒风吹蔫了。
后来,市场经济来了,机会多了,可我们也更忙了。像上紧了发条的陀螺,停不下来。买房、结婚、生孩子,哪一样不要钱?哪一样不费神?我们这代人的“玩”,常常也变了味儿。老张,我们另一个朋友,去年开始学钓鱼。我以为他是图个清静,结果他说,是为了陪客户。你看,连钓鱼这么闲适的事,都带着目的。这能叫玩吗?我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和80后、90后他们比起来,我们的玩,好像总是绑着什么东西。他们玩,是为了开心,纯粹得很。我们玩,好像总得找个理由,要么为了健康散步,要么为了人脉应酬。现在,我们大多快五十岁了,或者已经过了五十。单位里,年轻人一茬一茬地起来,压力大得有时候半夜醒来就睡不着。家里头,孩子正处在叛逆期,或者正要考大学,父母年纪大了,三天两头要去医院。这些事,像一张密密麻麻的网,把你罩在里头。前几天,儿子对我说:“爸,周末我们去看那部新上映的科幻片吧?”我第一反应是,“这周末我得写个报告,再说,那电影票多贵啊。”儿子眼里那点光,一下子就暗了下去。那一刻,我心里特别难受。我不是不想陪他,也不是真的在乎那几十块钱,就是一种习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计算和权衡。我们好像被生活磨得,失去了那种单纯为了快乐而行动的能力。
![]()
所以,我们常常被说成是无趣的一代。我们自己有时候也这么觉得,不会玩,甚至有点不敢玩。怕耽误正事,怕浪费钱,怕别人说你不稳重。这种别扭的感觉,就像一件穿小了的旧衣服,裹在身上,不舒服,但又习惯了。
不过,人总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对吧?我们也在变。我认识一个70后的姐姐,以前是会计,一辈子跟数字打交道,严谨得不得了。去年,她突然辞职了,跑去学烘焙。朋友圈里,天天晒她那些造型时而成功、时而“抽象”的蛋糕面包。她说,揉面团的时候,什么都可以不想,那种感觉,真好。虽然她老公总抱怨厨房像个战场,但她脸上的笑容,是实实在在的。
我也在试着改变。上个礼拜,我硬是推掉了一个无关紧要的饭局,拉着老婆孩子去了郊外的湿地公园。那天风有点大,吹乱了我们的头发。我们租了一辆三人自行车,歪歪扭扭地在栈道上骑。儿子在前面使劲蹬,笑得特别大声。老婆坐在中间,一开始还埋怨我瞎折腾,后来也忍不住笑了,风吹起她的围巾,飘啊飘的。我落在最后,看着他们的背影,湖面的水光晃得我有点睁不开眼。那一刻,我心里突然松了一下。什么报表,什么考核,都暂时被风吹走了。虽然只是很普通的一个下午,但那种简单的快乐,很久没有过了。
![]()
我们这一代人,可能真的学不会那些新潮的玩法了。我们对剧本杀里的角色提不起兴趣,也觉得在公园里疯跑扔飞盘有点傻气。但我们有我们的玩法。也许是像老李那样,终于静下心侍弄好那几盆兰花,等着它们开花。也许是像我一样,周末能抽出半天时间,什么都不干,就泡一壶茶,翻一本买了很久却没时间看的闲书。或者,就是几个老哥们,约着去爬一次山,不为征服山顶,就为在半山腰喘口气,看看风景,说说年轻时的糗事。
我们不是不想玩,我们只是用了大半辈子,先学会了责任和担当。现在,轮到我们慢慢找回路上的自己了。这条路有点慢,还有点笨拙,但总算是开始了。你说是不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