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根据2025年的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把注意力放在了以财经类学科为主的学校上,在这个名单中一共有53所学校被划分为财经类的院校,这些学校的办学方向主要集中在经济学、管理学以及相关专业上面,财经类的学校在全国高校体系当中存在比较明显的集中现象,也能体现出高考录取情况和就业市场对于这类院校的认可度。
![]()
在这53所学校中,只有6所进入了全国总榜的前一百名。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建设项目的财经类学校很少,在文中核算出有此头衔的仅有五所。这说明虽然很多财经院校的社会影响和市场影响很大,但是它们并不是国家重点高校中的主流,有很多有能力、能上大学的学生还是非211、非985的行列。
从排名来看,前三位依然是被大家公认的全国三大财经高校占据。第一位是上海的上海财经大学,在软科总榜中排名第35位。第二名是位于北京的中央财经大学,其在全国软科总榜中的排位为第45位。第三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也属于北京,在软科总榜上的排位为第54位。这三所学校长期致力于设置和培养学科及师资队伍,都是聚焦于财经领域的学校,所以这些方面就占据了明显的优势。而这两所学校的学术资源也是可以承接国家层面的一些学科平台项目,这也能够体现出他们在这个方面的地位。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由教育部、商务部共建。学校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高级商业干部学校,1953 年更名为北京对外贸易专科学校,1954年并入中国人民大学的对外贸易专业,改名为北京对外经贸学院,1984年更为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世纪末开始逐步扩展为现在规模,下设三十多个教学或科研单位,有一百五十多个研究机构,开设本科专业约五十五个,涉及贸易、经济、管理等多个方向,服务
第四位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全国总榜第62名。第五位西南财经大学,全国总榜第65名。这两所学校都是在武汉和成都,都有国家级重点建设的背景,在地区上和专业上有明显的优势,吸引了很多本区域内的高水平生源。第六位东北财经大学,全国总榜第81名。这所学校的所在地是在大连,学校办主要强调经济管理和多学科发展的方向。由辽宁省主办,并且得到了财政部、教育部以及辽宁省政府的支持建设,有三十余个学院以及四十多种本科的专业,也是辽宁省重点建设的一所高校。
![]()
并列或者接近名次的院校里,江西财经大学和浙江工商大学在财经类院校中排名分别为第七和第八,在全国总榜上均处于101左右的位置,并且分数差距不大,存在竞争的缝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位列第九,全国总榜约117名,地处北京,被认为是北京地区较好的非211类型院校。南京财经大学位于前十之中,文章对于其名次有不同表述,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它处在该段位范围内,南财发端于1956年,经过多次合并与更名,由江苏省及国家相关部门共建,参与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学科以经济管理为主向其他领域拓展,学校设有二十多家教学机构以及近五十个本科专业。
继续往下看,第十一是北京工商大学,全国总榜约129名;第十二是浙江财经大学,全国总榜约132名。山东财经大学排在第十三位、全国大概排名140左右;南京审计大学排名第十四、全国大约是142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位于第十五位、全国大概排名145名。名单上还有天津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吉林财经大学、广西财经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湖南工商大学等等多所院校,在大多数的财经类高校并非国家级别的顶尖工程,但在各自的省份或区域内仍然担当着培养人才与服务行业的重要角色。
![]()
从地理分布来看北京和上海是财经类院校最多的两个城市,两地不仅入榜高校数量多且综合竞争力强、影响力大。这也与两地经济体量较大、开放程度高、政策支持力度大有关。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也有一定代表力量,像武汉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都的西南财经大学、大连的东北财经大学等,在所在区域发挥着“教学+研究”的骨干作用。学科集中在经济学、管理学以及金融贸易相关应用学科上,所以这些学校也更易获得当地产业部门甚至政府机构的合作机会。
财政和教育管理层对一些院校的共建有所注意,有些高校是中央与地方共同创建,或者由财政部同省级政府一同扶持,这种多方参与办学的情形有利于汇集资源并推动学科发展,也有部分学校一直同行业部门保持合作,南京财经大学跟粮食系统有着密切联系,这体现出院校同特定行业的深度结合情况,对外经贸大学是由教育部和商务部联手打造而成的,其背景正好符合学校的国际贸易方向。
![]()
生源与就业,财经类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被市场认可度较高,学科对应市场的属性决定了用人单位对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有需求,在金融、税务、贸易、会计和管理咨询等领域。因此很多家庭在填报志愿时会把财经类院校作为重要选项之一。高校层次差距较大,顶尖学校生源质量及就业资源更加集中,考生和家长选择也更看重学校层级。
榜单是针对高校一段时期的评价,并不能代表学校的所有实力和未来潜力,软科的排名只是一个参照用来观察院校整体学术影响力、教学资源和办学规模。对于学生与家长来说除了看排名还需要了解专业匹配程度、课程设置、实习机会以及地区发展环境等信息。对于高校而言如何在有限的国家级别支持基础上,利用地方资源、行业合作及学科特色建设提升自身竞争力则是长久之计。
![]()
对于这份榜单,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第一是看到财经院校的分布不太平衡,在各个地方和层次上还是重点在少数几所高校以及大城市里。第二就是知道学校的历史背景、合并情况会影响其学科体系和发展方向。第三点则是以就业为导向去选择大学,但是还要看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规划来判断是否合适。
读完2025年软科财经类高校排行榜之后,有很多内容可用于报考、选学校和讨论政策,对任何一个学校的最终评价都要从多方面着手,包括它的学科创建情况,教师团队构成,实践与工作的通道状况以及过去的历史发展背景等等地方支持情况等。希望大家把自己的想法留在下面的评论区中,一起聊聊这些大学以后怎样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社会事宜吧!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