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呀咿呀咿呀哟,坐着高铁去赶圩哟!”侗族大歌的欢快旋律,不在深山侗寨,而在飞驰的动车车厢里回响。这生动的一幕,是“坐着高铁去赶圩”从愿景变为时尚的最鲜活注脚。一场以高铁为纽带的“文化漫游”,正让八桂大地的千年圩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魅力。
这是一场时空的“压缩”,让传统圩日触手可及。 “三日一圩”是延续千年的节奏,但在过去,山高路远限制了赶圩的半径与频率。如今,密织的高铁网络,如同一根根金线,将散落在八桂山水间的珍珠——大圩、那马、三江等圩市串联起来。从广州、长沙出发,三小时即可融入桂林大圩的青石板路;从南宁出发,半小时便能置身那马沙滩集市的喧嚣。高铁的“快”,精准地对接了圩日的“慢”,彻底打破了时空阻隔,让“快旅慢游”深入体验市井烟火成为可能。一张高铁票,真成了穿越古今、体验最地道民族风情的“圩日入场券”。![]()
这是一次文化的“活化”,让市井烟火历久弥新。 高铁带来的不仅是远方的客人,更是一种新的发展动能。在大圩古镇,李大姐“李记酸野”的手机收款声,与传统叫卖声交织;在那马沙滩,老匠人的竹编技艺与年轻人的直播带货同框;在三江侗寨,为家人制作的五色糯米饭,成了招待四方宾朋、传承非遗文化的载体。高铁,如同一条强劲的动脉,为这些古老的圩市输送来新鲜血液,让传统的交易方式、手工技艺和节庆习俗,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重新发现、赋予价值。它促使本地人更珍视自身文化,也让外来者能沉浸其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互动与共享。
这是一种生活的“升维”,让诗与远方融入日常。 “坐着高铁去赶圩”不仅仅是一种旅游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对于都市人而言,它意味着从快节奏生活中短暂抽离,去触摸那份真实、鲜活、充满温度的人间烟火。正如重庆游客谭秋月所感,这是“接地气”的时尚和浪漫。对于当地人而言,如摊主玉桂莲,圩市生意的红火和与外界的连接,让她也萌生了“坐动车出去看看”的愿望。高铁在拓宽人们生活半径的同时,也拓宽了他们的梦想与视野,让偏远的山乡与繁华的都市实现了情感与梦想的双向流动。
车轮滚滚,穿行于喀斯特峰林之间,也联通了历史与未来。圩市上,那沾着晨露的蔬菜、祖传秘方的酸野、醇厚的油茶和热烈的“高山流水”,所有这一切,因高铁而更具活力,因交流而更显珍贵。“坐着高铁去赶圩”,这幅八桂大地上正在绘就的崭新画卷,正是“流动的中国”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和谐共生的动人篇章。(王妙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