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冯晓晖
本系列发布九江文史类研究文章。欢迎投稿,稿件要求及联系方式见自动回复。
![]()
本文首发于2025年11月16日《九江日报·长江周刊》总第1047期,以下为原文。
汪辟疆(1887年11月3日—1966年3月12日),名国垣,字辟疆,晚号方湖,江西彭泽人。1909年入京师大学堂,1912年毕业;1918年任江西心远大学教授;1927年起在南京第四中山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任教。其间曾任监察院委员、国史馆纂修。汪氏精通经学、文学与目录学,著有《光宣诗坛点将录》《近代诗人述评》,在近代诗学上有一定影响。《唐人小说》为其辑校唐人小说之重要著作,尤重校订与考释。其诗作辑有《方湖类稿》,另有《目录学研究》《汉魏六朝目录考略》等论著。
![]()
汪辟疆档案卡 图源:南京档案
注:在“南京档案”公众号公布的一张档案卡上,记载汪辟疆出生于民前二十四年二月(1898年)。但《中国大百科全书》等通行资料与多数权威来源均记为1887年11月3日。该档案卡与主流记载不符,不知何故。
国学大师汪辟疆为《唐人小说》的编撰者,这部作品是他最有影响力的成果之一。
![]()
《唐人小说》广告 来源:《申报》1931年4月22日
《唐人小说》是一部唐代小说选集,出版于1931年。大约自1929年起,汪辟疆先生因感当时流传于世的唐代小说文献多有错讹、版本杂乱,遂着手搜集、校勘、考证,志在恢复其旧观。
《唐人小说》一书选录了唐代小说中现存的大部分重要作品,汪先生结合《广记》《酉阳杂俎》《杜阳杂编》等文献考订,并在每篇后附“按语”,对作者、成书时间、故事源流等做了必要说明。
唐代小说,也被称为“唐传奇”,相较于之前的志怪体小说,往往情节更为曲折、人物更为生动,并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形式的初步建立。除了其文学价值之外,这些作品记录了唐代社会各阶层的风貌与生活细节——从士人仕途、宫廷礼俗到市井人物、男女情爱,《唐传奇》所涵盖的题材之广,正显示通俗文学在社会史料价值上的独特性。
在小说研究的历史中,鲁迅先生曾编撰《中国小说史略》并出版《唐宋传奇集》,时间早于汪辟疆的《唐人小说》。但从校勘、注释与版本整理角度来看,汪辟疆的整理工作更为系统、考证更为详尽。
![]()
汪辟疆手迹 图源:群学书院
《唐人小说》通俗易读,影响颇广。但这只是汪辟疆学术成就的一部分。他之所以被誉为“国学大师”,其学识之深与治学之广,远不止于一部《唐人小说》。
汪辟疆,本名汪国垣,出生于江西彭泽县黄花畈老屋湾汪村,出身于官宦家庭。其父汪际虞为光绪丁酉科(1897年)拔贡,戊戌(1898年)朝考二等,历任河南泌阳、商城知县,政绩清谨,颇有声名。
据说汪辟疆自幼聪慧,五岁入学,日诵千言,能过目不忘。随父宦游河南后,受地方文化与学风熏陶,学识日进。1909年,他被保送入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文史科就读,受业于当时著名学者,夯实了深厚的国学根基。1912年毕业后南下上海,活跃于学界与文化界,结识章太炎、黄侃等名流,并受同籍前辈陈三立的提携与奖掖,学问视野由此更加开阔。
![]()
汪辟疆像 图源:百度百科
1915年,汪辟疆因父亲重病返乡,父逝后守制三年。其间他潜心研读家藏古籍,并曾在彭泽县立师资讲习所任教。1917年,应友人之邀赴南昌,任《中庸日报》主笔,不久入江西省实业厅任职。1920年,出任省立第一中学(今南昌一中)文史教师。
1922年,汪辟疆受聘于江西首创的私立综合性大学——心远大学,任文科主任。1925年,应当时著名学者、政论家章士钊之邀,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该校为今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三·一八”惨案中遇害的爱国学生刘和珍,便是该校学子。然而,民国初年北京政局风云变幻、学潮迭起,汪辟疆始终专注学术,甚少卷入政治活动。
1927年,他转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后历更名为江苏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副教授,讲授目录学、读书指导及诸类文体习作课程。此后汪氏长期执教于该校,凡三十八载,直至退休,始终以学术研究与教育为业。
汪辟疆一生嗜书如命,藏书宏富,是江西籍近代著名藏书家之一。其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兼擅经史,长于诗文与书法。尤在目录学、《水经注》研究、唐传奇校勘及晚清诗歌批评等领域,皆有卓著成就,为近现代国学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学者。
![]()
中央大学中文系教师合影,右一为汪辟疆 图源:群学书院
以上内容多据官方资料,仅为史实罗列。汪先生最著名的著作之一《光宣诗坛点将录校注》,编者未曾拜读,对其学术造诣难以妄评;《唐人小说》虽为选编之作,却足以看出汪氏深厚的学养与治学功底,只是其文风与个性,已难从中窥见全貌。
汪辟疆真正影响深远的,是他对诗学的研究。他被誉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与陈三立并称,可谓一时文坛双璧。汪氏治诗偏重考证而非创作,所论多有独到见解,往往能旁征博引,折中前说。
在南京大学任教数十年间,汪辟疆以学识渊博著称。其人平日寡言,带浓重的彭泽口音,讲课语调平缓,不以口才见长,却以深厚的学问和谦恭的风范赢得学生敬重。历届中文系学生皆推崇其学养与人品,视为师林楷模。
然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全国院系调整时,这位在南京大学任教二十余年的老学者,仅被评为四级教授,其待遇与声望显然不相称。
至于其中缘由,下面这个名单或许能说明些什么。
![]()
首届国民大会当选代表名单 《申报》1948年3月16日
这是抗战结束后首届国民大会当选代表的名单。在这次共产党和民盟拒绝参加的大会上,蒋介石当选总统,李宗仁当选副总统。汪辟疆(名单中用其原名“汪国垣”)为首届国民大会江西省彭泽县代表,并曾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
以笔者看来,这类“国大代表”的头衔,多是书生受人之托,随波而入。然而,你若毫无政治理想,也断不会参与这些事;一旦有理想,就必然要承担代价。汪辟疆先生五十年代以后的境遇,虽待遇不高、建树有限,却也未曾惹事——终究还是个纯粹的书生。
1966年初,汪辟疆在南京去世,享年八十,得以善终。
![]()
汪辟疆(前排右一)与友人的合影及手迹 图片提供:陈博
彭泽汪氏,自清末至当代,人才辈出。清道光十三年(1833)状元汪鸣相,历任翰林院修撰、顺天乡试同考官等职。江西在清代文道衰落,没出过几个状元,两百余年间,九江仅汪氏一人中状元。
汪辟疆还有一位颇具才华的弟弟,名汪国镇,字君毅。兄弟二人同入京师大学堂就读。汪国镇曾著《经学概论》《文学史》等书刊行于世。1938年彭泽沦陷,汪国镇因未及撤离被日军俘虏,抗辩不屈,终被杀害。事后,国民党中央政府赠以“义烈千秋”匾额,以表彰其英勇事迹。
汪国镇牺牲后,汪辟疆肩起抚养弟弟家人的责任。汪国镇有一孙女,名汪芳,为当代著名作家,笔名方方。
【后记】
最后聊聊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唐人小说》。
![]()
《唐人小说》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文革后,《唐人小说》再版。我那时正是初三上下的年纪。该书再版时为竖排繁体,阅读并不算轻松,但书中的若干故事,我反复读过许多遍。
彼时书籍极为匮乏,国内外名著大多尚未解禁,更不用说《三言两拍》《七侠五义》一类的古典通俗文学。至于“武侠小说”这一概念,要再过几年才会流行。对一个青春期的男孩来说,《虬髯客传》《南柯太守传》《无双传》等篇章所带来的想象空间,绝不逊于后来一代人初读金庸时的震撼。至于《游仙窟》那类故事,你懂的。
很多年后我才意识到,一部优秀文集的价值,往往隐含在编撰与校录者的匠心之中,而多数读者却未必能够察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