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雷军突然连发三条微博重申自己对汽车安全与设计的理解。他先是汇总了自己在小米SU7(参数丨图片)发布前关于安全认知及研发标准的多条旧微博,随后又在转发时补充发布时间,并在原博评论区追加数条回复。
从截图中的文字能够看出,雷军这次回应非常严肃认真,没有太多感性化表达,连续反问的语气,似乎也让我们能感受到他这次似乎真的是“动了气”。
就在同一天,还发生了另一件令人遐想的事情,有媒体爆料,现任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即将转岗,不再负责小米公关事务。
两件事同时发生,不免让人猜测:面对近期有关铺天盖地的舆情海啸,雷军这是坐不住了?
我们仅从公关的角度来分析这件事,雷军周日亲自下场,能给近期的舆论起到灭火效果吗?
先说结论,我们认为很难——反而可能起到反效果。
这从评论区就能看出来,在其回应后,目前依旧有不少质疑的声音。
这再次告诉我们一个耳熟能详的道理:面对质疑,永远不要陷入自证陷阱。不然就跟小六子只能剖开肚子证明自己只吃了一碗粉一样。
其次,从公关角度来看,雷军这几条微博回应并不算高明,逻辑上有很多漏洞。
比如,雷军反问,”我谈设计时候说轮毂最难设计,这有啥问题?”这句话简直可以说是标准的灾难级别的公关回应。因为在大家普遍的认知里,轮毂并不是汽车最难设计的部位,最难的包括但不仅限于整车集成、性能平衡甚至降低风阻系数,雷军这样说会引发更多争议。
进行反驳时,如果只是说“我没错”而缺乏扎实的理论支持,就会显得没有很大说服力。
雷军这件事,本质和最近影视飓风Tim相亲事件引发的舆论风波一样,都是流量时代下算法机制推动的产物。即使说的话、做的事本身没有太大问题,但是被切片异化和营销号大规模推送后,就成了源源不断的问题。
最后总结一下这件事给公关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1、一个品牌CEO成为品牌形象的代言人是一把双刃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2、安全是汽车第一要素,任何时候,安全都高于一切,营销上怎么说一回事,但产品一定要过硬,经得住消费者审视。
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互联网造神毁神只在一念之间,谁都不能例外,自认为能驾驭流量,很多时候只是一种错觉。当赞扬能获得巨大流量时,也许反对的流量还会更大。
4、小米的公关也不是万能的,汽车行业对于流量的反思,也许才刚刚开始。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