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到现在还没买房的年轻人,恭喜你们“赌赢”了!“十五五”规划已出台,未来五年的买房逻辑彻底刷新。要是没读懂这次规划的信号,手里的钱可能就白白浪费了。
为啥这么说?以往每次五年规划,房地产都稳稳占据经济发展的核心板块,与GDP、投资、消费平起平坐,是拉动经济的头号引擎。但这一次,它直接被归入“保障和改善民生”章节,和养老、医疗、教育排到了一块儿。这不是简单的板块调整,而是国家明确告诉我们:从现在起,别再指望买房致富,房子的核心属性,就是给老百姓住的。
回望过去20多年,房价一路上涨,全靠三大支撑:农民工进城潮、庞大的年轻人口基数,以及货币超发。可现在,这些支撑全没了。城市人口流入基本见顶,年轻人口持续减少——2023年全国出生人口仅902万,死亡人口却有1100多万,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更何况现在的年轻人连结婚生子都要再三斟酌,哪儿来那么多购房刚需?而且国家也不会像过去那样拼命救楼市,如今开发商拿地资金都捉襟见肘,哪儿还敢轻易涨价?
所以,过去27年房价上涨的逻辑已彻底终结。要是还拿着过去的经验判断未来楼市,说白了就是典型的“刻舟求剑”。你看2021到2024这几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从17.9亿平方米跌到11.6亿平方米,跌幅35%;销售金额从18万亿跌到11.5万亿,跌幅39%。市场萎缩显而易见,买房的人正在减少。
去看看三四线城市的售楼部,几乎冷清得门可罗雀。像昆明的安宁、太平等地的二手房市场,已经到了“房东不给额外差价奖励,中介就不愿推”的地步——存量房实在太多了。
现在最让人欣慰的是,游戏规则开始向老百姓倾斜。这次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行现房销售,意味着“期房时代”即将终结。以前的开发商多霸道?拿块地付30%首付,挖个坑就能卖期房,用购房者的钱还自己的债、拿新地,玩的就是“空手套白狼”的金融游戏。可现在不行了:房子必须盖好验收合格才能卖,购房款还得进入监管账户,开发商想挪用门儿都没有。你看这两年倒下的开发商还少吗?恒大、碧桂园、佳兆业以前多风光,现在连债务都还不上。
换句话说,这个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房地产这种积压资金多、体量庞大、回款周期慢的商业模式,会彻底压缩资本入场的欲望。而现房销售,本质上是在保护咱们老百姓的血汗钱。
更贴心的是,规划还提到了“因城施策”——未来不会有全国房价普涨的情况,每个城市的楼市命运各不相同。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房子才有保值增值的可能;而人口不断流失的地方,房子再便宜也可能是个坑。比如昆明2024年常住人口仅增长1.5万人,全年新入市商品房却有8万套,人口增长放缓但新房供应高位,供需严重失衡,这样的房子能值多少钱?
再看深圳这类人口流入多、产业发达的城市:2024年人口增加20万,新盖的房子才6.7万套,相当于20多万人抢6万多套房子。供需关系摆在这儿,就算非核心区域的老破小跌了一点,但南山、福田等靠近地铁、学校的房子,依然稳中有涨。
这说明什么?说明买房的选择权回到了大家自己手里。以后年轻人买房,再也不用被“别人买我也得买”的焦虑绑架,更不会出现恐慌性追涨、被迫上车的情况。
总之,闭眼买房的时代已彻底过去。“十五五”把房子定位为民生需求,不是要让房价下跌,而是要让它稳定;不是不让你买房,而是不想让你被房贷套牢一辈子。
未来如果要买房,心态必须转变:别再让过去27年的惯性思维毁了生活,因为房子正在从投资品转为消费品——就像买车、买家电一样,是用来满足居住需求的,甚至大部分房子到手就会贬值。
这里给普通老百姓一条建议(有钱人可以无视):以后面临买房抉择时,先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房子如果不买,我能不能生存下去?”如果能,尽量别碰。其实考虑长租房也挺香的,往后买房该关注性价比——比如月供压力、居住需求,以及“到手就跌”的风险。优质房子可能依然稀缺,但普通房子,一定会回归居住的本质。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