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安
让我们睡前
和孩子一起听听
中国教育报“美好少年”版面刊发的来稿
和孩子一同走进
少年们那些温热的文字
去感知
他们笔下的蓬勃心声与万千气象
鱼与莲
母亲近日心血来潮,倒腾出不少旧物。其中,一个莹润绿的小陶瓷缸尤为惹眼。它做得温润且高贵,缸身在光线下亮闪闪的,散发着沉静又雅致的光。
我们一家人都对这小瓷缸爱不释手,指尖划过那细腻的釉面,仿佛能摸到时间的纹路。不知是谁想的主意,去买点儿小鱼养在里面,总之所有人都立刻表示赞成,仿佛这小缸生来就该有灵动的生命与之相伴。
次日下午,我们来到花鸟市场,挑选了两条赤红色的孔雀鱼。它们小巧玲珑,尾巴像染了胭脂的薄纱,在水中一摆一摆的,灵动极了。回到家,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将它们放进缸中。清水、红鱼、绿缸,是很美,但总觉得缺了点儿什么,像一幅精美的画少了点睛的一笔。
几天后,母亲又从市场里带回了一片一叶莲,又小又薄,叶片上还凝着清晨的露水,看起来令人怜惜。母亲跟我们说,这东西小巧又好养,又不怕晒,她便买了一片回来。正思索着放在哪儿养,我忽然灵光乍现,要过一叶莲,飞奔几步到水缸旁,猛地放入,水中的鱼都被这突然的“闯入者”吓了一跳,慌忙游开。待水面平静,呈现出的是一片静谧:一汪浅绿瓷缸,一叶莲轻轻摇晃,小红鱼自在游弋。水痕、叶影、鱼踪,安静成画,把日子过成了慢镜头,连时光也跟着柔软下来。此刻,岁月静好。连一向不懂欣赏的父亲都围过来看,说:“挺别致的小玩意儿。”
在我看来,一叶莲与鱼的结合简直是绝配。那绿是清新脱俗的,那红是鲜活生动的。红与绿的碰撞,更是一场视觉的享受。使人想到顾城的那句“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但,在他人眼中,这鱼与莲只是这漂亮的小陶瓷缸的陪衬。因此在一叶莲越长越大,几乎将缸口盖住时,家里人果断将它扔掉了。我回家时,只看到了两条小鱼在水中不安且迷茫地游着。我的心中好似缺了块儿什么,空落落的。
没过几天,两条鱼也死了。
现在家中,缸还安静地待在桌上,仍是那般优雅和温润。但它的身上好似蒙了层灰,我再也看不见那曾在缸中流转的光了。那光,原是鱼莲共生时,日子里溢出的温柔;是生命的共舞,带来了相互依偎的温暖。当一叶莲被扔,鱼儿失去依靠,缸也没了往日的灵动,我想:美好从来不是某件器物的独舞,而是生命与生命交织的诗。可一个“扔”字,便让那些柔软的瞬间,成了再也拾不起的碎片。
我深深怀念着我的鱼与莲,怀念那缸中曾有过的鲜活岁月,怀念那段因生命相伴而闪亮的时光。
本文作者: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华兴分校 九年级(3)班 张若希 指导教师:王立威
不打不相识
记得开学第一天,阳光像融化的蜂蜜一样黏稠。我踮起脚尖在教室门口张望,看见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老师正在黑板上写字。她的背影挺得笔直,粉笔敲击黑板的“嗒嗒”声像军训时的口令一样干脆。
“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班主任王老师。”她转过身来,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像两颗黑棋子,“在我的班级里,规矩就是规矩。”说着,她在黑板上写下大大的“静”字,粉笔灰簌簌落下,像下了一场小雪。
坐到座位上的我悄悄吐了吐舌头,心想这下可惨了。正想着,突然感觉后脑勺被什么东西轻轻戳了一下。回头一看,后排的男生冲我挤眉弄眼,他的头发支棱着,像只炸毛的小狮子。
“我叫李明。”他压低声音说,手里转着一支荧光笔,“你的马尾辫真像我们王老师的。”话音刚落,那支笔就“不小心”滚到了我的椅子下面。
这就是我和李明“孽缘”的开始。接下来的日子,我的文具总会莫名其妙地“长腿”:橡皮跑到他的铅笔盒里,尺子躺在他的课桌下,最过分的是有一次,我刚买的草莓味修正带居然挂在了他的耳朵上!
“王老师说过,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嘛。”每次被抓包,他都笑得见牙不见眼,活像只偷到鱼的小猫。我气得牙痒痒,却拿他没办法。
转折发生在那个闷热的下午。王老师临时去开会,让我们自习。教室里安静得能听见电风扇的嗡嗡声,我正在解一道数学题,突然发现钢笔不见了。一抬头,果然看见李明手里转着我的笔,笔帽上的小兔子挂坠晃啊晃的。
“还给我!”我压低声音。
“借一下嘛。”他做了个鬼脸,“你的笔写字特别顺滑。”
我猛地站起来,椅子“哐当”一声倒在地上。全班同学都转过头来,我看见李明惊讶地睁大了眼睛。下一秒,我的眼泪就不争气地涌了出来。
“怎么回事?”王老师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她看看满脸泪痕的我,又看看手足无措的李明,叹了口气:“你们两个,跟我到办公室来。”
办公室里的薄荷味让人清醒。王老师听完事情经过,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你知道吗?李明上学期刚从外地转学来,他这样做是想引起你的注意。”
我愣住了。原来那个总是嬉皮笑脸的男生,也会觉得孤单吗?
第二天,我发现座位被调开了。可奇怪的是,没有人在我背后戳橡皮,没有人偷拿我的笔,教室突然变得好安静。课间操时,我偷偷瞄了一眼独自跳绳的李明,他的影子在地上拖得老长。
放学后,我鼓起勇气拦住他:“那个……你要不要来我家写作业?我妈妈烤了曲奇饼干。”
李明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像两颗小星星。从那天起,我们成了最好的朋友。现在轮到我坐在他前面,不过这次是我主动借给他文具。有时候他做题卡壳了,我就会转过身,用铅笔轻轻戳戳他的额头:“笨蛋,这道题要这样解……”
上周的班会上,王老师让我们分享“最难忘的校园故事”。我和李明不约而同地举起手,相视一笑。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在我们的课桌上画出一道金色的分界线,就像那天在办公室里,王老师用粉笔在我们之间画下的那条线——它没有把我们分开,反而让我们靠得更近了。
现在的我明白了,那些曾经让我生气的“恶作剧”,其实是李明特别的交友方式。就像王老师说的:“有时候,最调皮的捣蛋鬼,心里藏着最想交朋友的愿望。”
每当我打开铅笔盒,看见和李明同款的橡皮擦,就会想起这段“不打不相识”的友谊。它就像校园里那棵老槐树,经历过风雨,却长得更加枝繁叶茂。而王老师,就是那个为我们修剪枝叶的园丁,她用她的方式,让我们懂得了包容和理解的真谛。
本文作者: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坊华小学 六年级(2)班 董力豪 指导教师:李纪云
读《三借芭蕉扇》有感
四大名著中,于我而言,最令我心驰神往、沉醉其中的,当数那充满奇幻色彩的鸿篇巨制——《西游记》。
《三借芭蕉扇》这一情节,尤为扣人心弦。孙悟空初次借扇,被铁扇公主的芭蕉扇一扇,便如飘零之叶,直飞九万里外,那是何等狼狈;二次借扇,却不料落入诡计,借得假扇,希望瞬间化为泡影;直至最后,在猪八戒与沙和尚的倾力相助之下,历经千难万险,方才成功借得芭蕉扇,熄灭八百里火焰山的熊熊烈火。此过程曲折跌宕,险象环生,令人读来惊心动魄,如临其境。
在现实生活的漫漫征途中,亦有无数人仿若孙悟空,于重重磨难中砥砺前行,不屈不挠。譬如那英勇无畏的消防员,在熊熊烈火中逆行,以血肉之躯守护生命的希望;又如那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在生死边缘与病魔顽强搏斗,用精湛医术和无私爱心挽救无数生命。他们皆智勇双全,面对艰难险阻,从不退缩,恰似孙悟空一般,于困境中奋勇拼搏,绽放人性的光辉。
忆及往昔,上一年寒假过后,我的体育成绩一落千丈,惨不忍睹。每次跑步,不过半程,便已气喘吁吁,双腿如灌铅般沉重。彼时,放弃的念头如藤蔓般在心中肆意生长,我逐渐放慢脚步,直至停了下来,满心皆是对失败的恐惧与无奈。然而,当我读完《三借芭蕉扇》后,恰似在黑暗中寻得一盏明灯,心中豁然开朗。孙悟空面对借扇的重重困难,尚不屈不挠,我又有何理由在小小的体育测试面前退缩?
读完此书,我深切感悟到,人生恰似一场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取经之旅,我们每一个人皆是这场旅途中的取经人。在成长的道路上,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内心的善良,怀揣无畏的勇气,秉持不懈的坚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去直面挑战,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取得属于自己的“真经”,奏响生命的华章。
本文作者:湖北省利川市都亭榨木小学 六年级(602)班 李浩诚 指导教师:侯耀琼
擒蚊记
那是个平平无奇的夜晚,9点的钟声刚响,眼皮就像坠了千斤重担,我跌跌撞撞爬进被窝。“关灯睡觉,天塌了自有高个子顶着。”伴着这句嘟囔,我很快沉入了梦乡。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嗡嗡声打破了夜的宁静。我反手就是一巴掌——蚊子灵巧躲开,我的脸颊却火辣辣地疼。一气之下,我把自己裹成粽子,心想:这下你总咬不到了吧!
“啪!”又一记耳光落空,彻底惊走了我的睡意。我蜷缩在被窝里,像个无处发泄的拳击手,左勾拳、右勾拳,上勾拳,下勾拳……可任凭我如何猛攻,蚊子总能轻盈躲过。几个回合下来,我全身已被挠出一个个“太极图”。
我怎能败给这小小的生物?于是气呼呼地踹开被子,一跃而起:“臭蚊子,你给我等着!今天非要决一死战不可!”开灯瞬间,一只又大又黑的蚊子正得意地在我头顶盘旋,仿佛在嘲笑我的狼狈。人蚊大战,一触即发。
首战,我抄起墙角的黄柄电蚊拍,踮脚贴墙,静待“鱼儿”上钩。可这狡猾的家伙偏不靠近。二战,我举起书本,只等它在墙上稍作停留就送它“见太奶”——可惜又失算了,它竟在我面前跳起了“胜利之舞”,别提有多猖狂。
看来,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我亮出绝招:故意露出肥嘟嘟白嫩嫩的小腿,静心等待。果然,贪吃的蚊子上当了!当它撅起屁股叮下时,我屏住呼吸,缓缓举起“如来神掌”——“啪”!掌心赫然盖了个淡红“印章”,腿上半片翅膀还在徒劳地打转。
这场大战让我明白:再厉害的对手也有破绽,只要找准方法,就能一击制胜!
本文作者: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中心小学 六年级(4)班 聂琬桐 指导教师:许昌强
演电影,真难忘
去年秋天,一个抗联儿童剧剧组在我们这里招募演员。我一直很好奇电影怎么演怎么拍,于是让妈妈给我报了名。
演员选拔时,每个参选人都要随机抽一句台词,到导演面前,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台词说出来。排队等待过程中,我反复琢磨练习自己的台词,心怦怦乱跳,悬到了嗓子眼儿,生怕自己表现不好选不上。谢天谢地,在表演时我没有出错。等了半个月,结果出来了,我如愿以偿当上了群众演员。
寒假,按照剧组要求,我来到了凤城市大梨树影城。剧组分配给我的是个反派角色——日军少佐。没能演抗联战士,我非常沮丧。“演好反派能更好衬托抗联英雄……”听到剧务老师这样说,我穿好戏服,重新打起了精神。
正式开拍前,导演分别给我们指导如何表演。我的任务是从小镇主街的一头走到另一头,而其他的群演,有做买卖的,有逛街的……导演要求他们:要演得像正常的百姓逛街买东西,突然看到日伪军后惊慌逃走的样子。
电影开拍了,导演用喇叭喊一声“开始”:日伪军走进城,平民百姓纷纷躲开……
我以为这么简单的镜头肯定分分钟就拍完了。结果,第一遍一个伪军演员看了镜头;又一遍,一个日本演员兵表情不对;再一遍,一个调皮的扮演平民的小孩跟着日伪军队伍走……真是状况百出啊!一共拍了十四五次,这个小镜头才成功。
后来其他镜头也是一遍又一遍多次重拍。就这样,从一大早拍到了晚上9点多。气温零下十几摄氏度,我们的演出服很薄,有的只有一件薄棉外衣,有的连棉衣都没有。有一个小妹妹脸冻得比苹果都红,但是没有一个人半途而废,都是等导演说“可以了”,我们才冲向家长,赶紧穿上棉服去烤火。
我们演一小段儿童剧就这么不容易,那些专业演员一定更不容易了。我又想到抗联先辈们在冰天雪地里十几年抗战多么艰难啊!他们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作者: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水仙小学 六年级(4)班 周易骏 指导教师:彭霞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23日04版
责任编辑|王佳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