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这个看似遥远的词汇,总在某些国际局势紧张的时刻敲击我们的心扉。如果真的爆发战争,有多少中国人会愿意为国家挺身而出?世界价值观调查协会曾向多国民众提出同一个问题:“在战争情况下,你是否愿意为国献身?”中国的数据高达76%,位居全球首位。若按14亿人口计算,这意味着超过10亿中国人愿意在祖国需要时挺身而出。
![]()
这个数字背后,是深植于民族血脉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为什么这个比例如此之高?因为中国人懂得,有国才有家。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每当国家面临危难之际,总有无数的普通人选择挺身而出。这种精神传承,至今依然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抗日战争时期,“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的口号响彻中华大地,成了激励全民族抗战的号角。河北平山青年群起响应,纷纷表达“参加八路军,赶走东洋兵”的决心,1500多名平山青年积极参军参战。
解放战争时期,甘肃镇原县出现了“父送子、妻送夫、兄弟相争参军上前方”的感人场景。1946年,仅孟坝、柳洲、三岔3个区,父母送子参军的事例就有11起,弟兄相争参军的2起,妻送夫的1起。孟坝区在两天内就有50多人报名参军。
是什么让这么多普通人在危难时刻选择挺身而出?是深厚的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被充分激发,形成了坚不可摧的力量。
![]()
在东北解放战争期间,共有160万名东北民众参军,仅辽东地区就达33万余人。1948年辽沈战役前夕,东北各地特别是辽宁地区掀起参军高潮,仅新金、复县、庄河三地,3个月内参军者就超过万人。
抗美援朝时期,面对国家召唤,各地纷纷出现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入伍的动人场景。当时人口只有2000万的浙江省,报名参军的就有100多万人。全国各界捐钱捐物,形成全新的人民战争。
![]()
76%的参战意愿率表明,这种爱国情怀从未消退。中国人的血脉中,始终流淌着“视死如归、宁不屈的民族气节”和“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这份觉悟,使中华民族从“一盘散沙”转变为“聚沙成塔”的强大力量。
一位苗族青年在抗美援朝报名会上的话道出了这种变化:“国民党四次抓我去当兵,我逃跑了四次。现在是为保家卫国参军,我一定要去。” 当人民真正认识到为何而战时,自愿参与的比例会远超强制征兵。
![]()
今天,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中国人保卫家园的决心从未改变。上海纺织工人为抗美援朝将士日夜赶制军毯,豫剧演员常香玉通过义演捐献战斗机——这些动人故事,都是“民心可用”的明证。
76%的参战意愿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中华民族在面对外侮时团结一心的体现。从抗战时期的“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到如今的76%的愿意参军比例,中国人深知:没有国,何来家。
![]()
和平来之不易,我们珍惜和平,但也不惧怕挑战。中国人爱好和平,但绝不会以牺牲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代价。这就是为什么当被问及是否会为国而战时,绝大多数中国人会给出肯定答案的原因。
历史已经证明,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总能爆发出惊人的团结力量。10.4亿人——这个数字代表的不仅是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度。这份深深的爱国情怀,是我们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国家繁荣稳定的坚实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