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美国国际机械师与航空航天工人协会(IAM)837 分会宣布,3200名波音圣路易斯防务工人以高支持率通过新五年劳资合同,这场持续近15周(99 天)的罢工正式落幕。
从8月4日罢工启动到四次否决协议的艰难博弈,工人最终赢得了平均年薪从7.5万美元至10.9万美元的32%涨幅,外加6000美元签约奖金(约合 4.3 万元人民币)的重磅成果。
这场横跨夏末秋初的劳资对抗,不仅关乎数千工人的生计,更牵动着美国下一代F47隐形战机的生产进程,成为观察美国制造业劳资关系演变的重要窗口。
![]()
2025年6月,IAM837分会就启动谈判准备,明确将“抵御通胀的涨薪”“完善福利保障”作为核心诉求。
波音最初提出的20%涨薪、5000美元奖金方案,因未覆盖生活成本上涨被工人全票否决。
公司随后调整的 “维持涨薪幅度、取消加班限制” 提案,再次引发不满。
直至罢工启动后,双方经过联邦调解员介入、国会劳工核心小组致信施压等多轮博弈,波音才最终让步。
除大幅提升薪资与奖金外,还保留了原有加班政策,增加假期额度,并允许员工兑现超额年假。
![]()
值得关注的是工会在谈判中采取了创新反制策略,在三次否决波音提案后,自行拟定四年期合同并获会员全票通过,再提交公司谈判,这种 “倒逼式” 博弈打破了传统劳资谈判格局。
IAM国际总裁布莱恩・布莱恩特强调:“工人的坚守换来了应得的尊重,这份合同体现了他们在军工生产中的核心价值”。
罢工对波音防务业务的冲击远超预期。
圣路易斯三大工厂承担着 F-15 战斗机、教练机及弹药系统的核心生产任务,更肩负着美国空军下一代 F-47 第六代战机的初期建造工作。
![]()
这款单机成本高达3亿美元的隐形战机,已被美军定为F-22的接替者,计划采购185架,2028年首飞。
罢工期间波音虽靠管理层、非工会员工及临时替代工人维持基本运转,但多条生产线产能锐减,第三季度近70亿美元收入的防务业务面临订单违约风险。
波音防务总裁史蒂夫・帕克在声明中坦言,11月17日的全面复工 “关乎项目生死线”,部分夜班工人已提前在11月16日返厂调试设备。
业内分析指出,罢工导致F47战机初期生产延误约6周,若不能快速恢复产能,可能影响美军2030 年前的战力部署计划。
![]()
新合同无疑将增加波音的人力成本。
杰富瑞分析师希拉・卡亚奥格鲁测算,仅薪资提升一项就将使公司每年多支出2000万美元。
但波音的妥协背后是现实考量,美国防务预算持续扩张,F15升级订单与F47项目带来长期产能需求,稳定熟练技工队伍成为重中之重。
![]()
去年西雅图3.3万名商用飞机工人罢工的教训犹在,当时罢工导致737、787机型排产大乱,最终波音付出了四年涨薪35%、人均1.2万美元奖金的更高代价。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合同也体现了波音的成本控制智慧,以现金奖金取代原有的限制性股票奖励,削减部分非核心激励结构,既满足了工人对即时收入的需求,又避免了长期人力成本失控。
公司未对成本细节置评,但强调 “协议平衡了员工权益与业务可持续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