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复旦教授一句话点醒父母:养孩子最重要的不是托举,而是…

0
分享至

文 | 图图妈

来源丨微信公众号“三个妈妈六个娃”

ID:pkumum

今天文章开头,先跟大家预告一下:

11月19日(周三)中午12点,我会给大家带来英语原版教材小班体系课磨铁英语给上次没抢到的姐妹好不容易争取到了少量名额,大家一定要点好预约!

磨铁英语最大的特点就是老师盯得足够紧,并且高频训练定期考试,学英语自觉性不强的孩子也能很快看到进步,全程省妈,主打高效拿结果。

下面是今天的正文。


前几天,偶然刷到复旦大学沈奕斐教授的一段视频。

她在视频里说:

“没有一个父母能预见孩子30岁的社会是什么样的。这意味着,没有一个原生家庭能提供孩子成年以后需要的所有能量。”


这番话,精准地道破了我们这代父母内心最深处的焦虑与困惑。

为人父母,总想倾尽所有,努力托举孩子,甚至想把自己几十年的人生阅历全部打包压缩,一键灌输给他们,好让孩子站在我们的肩膀上,望得更远一些。

但沈教授的话,让我们不得不直面一个真相,那就是:

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我们对于未来的所有预设,都不可避免地带着
“代际盲区“。我们现在为孩子未来所做的准备,可能都会成为无用功。


80后父母的有心无力:

我们托举不了10后孩子的未来

之前参加图图的小学毕业典礼时,校长对他们这届毕业生说了一句话,大概意思是:

你们大学毕业时,正好是
2035年,将是你们大展宏图,祖国迈向新阶段的时候。

我在一旁听着很感慨,也很认同。2035年,以及更远的2045年,那些时代其实更属于我们的孩子,而非我们这一代。


想象一下,等孩子三十岁的时候,我们中的一部分人可能都60岁了。我们变老了,而孩子正处在黄金年龄,与此同时,世界也在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日新月异。

未来时代的社会规则、科技应用、主流文化和职业心态,大概率会超出我们今天的想象边界。到那时,体力、脑力都跟不上的我们,如何去真正理解一个三十岁年轻人所处的世界?

坦白说,现在我们家两个孩子玩的游戏,我已经插不上什么话了,他们口中的热梗,我也常常一头雾水。

如果十几年后,他们面临职业选择,纠结要不要去一家我没听过的公司,做一个我完全不了解的行业,我可能都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这不是我们这代人不努力被淘汰了,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代际的必然。

就像我们现在工作上遇到问题,去问我们的父母,他们可能根本没听说过这些新鲜词,

不知道什么是新媒体,也不了解
AI赛道,
很多问题
给不出什么参考意见。

不可否认,我们的父母在五六十年代或许非常优秀,但在当下,他们经验的适用性已经大打折扣,很难再去指导一个80后的人生。

同样,我们作为80后,无论今天多么努力地紧跟潮流,在未来某个关键节点,也几乎不可能为一个10后做出最符合他时代的决策。

所以,父母退场是一种必然。想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对孩子所有的陪伴和帮助,最终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就是能够得体地、适时地退出。


作为父母,我们的角色应该是“理解者”,努力跟上时代变化,去理解这代年轻人的语境和思维,而不是他们人生的“决策者”

他们的人生就让他们自己走,我们就做那个给孩子鼓掌的人。


面对未知的未来,

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面对无法预知的未来,我们更应该思考:

自己能做些什么?以及什么是能给予孩子的、在未来永远不会过时的底气?

其中有两点,想跟大家探讨一下。

1、在孩子不同的阶段,扮演适配的角色

虽然一直在说,作为父母要学会退场,但“退场”也是需要过程的。我并不觉得退出要等到孩子18岁成年那天才开始进行。

家长的退出,是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里一点点执行的。

很久之前,我看过李希贵校长的一个观点,他认为优秀的家长,一生要完成7种角色的转换。这七种转换分别是:

婴儿期是保姆,提供无微不至的生活照料和安全守护;

幼儿期是玩伴,陪孩子玩耍,引导他们建立规则;

学龄前期是导游,带孩子认识世界、发现兴趣所在;

学龄期是服务型政府,提供孩子成长需要的资源支持;

青春期是总经理助理,可以提供建议,但不干涉决定;

成人期是银行柜员,给予财务建议和风险提醒;

成年期是亲戚,逢年过年互相走动,但不介入对方的生活。

李希贵校长提到的这个路径的精髓,在于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点点放手,最终指向独立和分离。可太多家长的困扰,来自角色错位和过度越界


有的孩子上了初中,可妈妈还像照顾幼儿一样包办穿衣、吃饭,干涉孩子的选课、交友。这样的过度干预,最后会让孩子失去独立的能力。

我们在孩子成长中的角色应该是从主角退到配角,再从配角退到观众,把人生的舞台慢慢交还给孩子自己,然后目送他们奔赴属于自己的远方。

2、帮孩子找到应对未来的底气

在所有这些面向未来的准备中,有一项底层能力,是经过时间验证的硬通货,就是英语。

我一直跟大家说,未来的世界,英语不再是加分项,而是必备项,英语+任何技能都是王炸组合。

因为无论未来社会怎么变,有两样东西永远不会过时。一是跨文化沟通的能力,二是持续学习的能力而英语,正是这两种能力的基础。学好英语,将成为孩子专业能力的放大器。


而小学阶段,是学习英语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打下的语言基础,会伴随孩子很久,受用一生。

说到帮孩子打好英语基础,我也踩过不少坑,花了不少钱,但都没什么水花。

以前我觉得,学英语可能最重要的是名shi、教材,但后来才发现对孩子来说学英语最重要的应该是高频、紧盯、坚持

而我在11月19日(周三)中午12点,给大家带来的——英语原版教材小班体系课磨铁英语就是能帮家长解决孩子学英语最大的痛点的课程。


磨铁的教学原则,是把孩子
“浸泡”在英语里,不光课上大量积累语言素材、沉浸式学习,课后也要通过作业完成“刻意练习”


磨铁的老师
不追求速成,一切教学都是踏踏实实
循序渐进
帮孩子打下扎实基础,为英语
+技能的未来铺路。


并且磨铁的老师人均
20年以上教龄,从少儿英语启蒙,到中高K、托福、雅思、剑桥都教过,真正懂教学、懂家长、懂孩子

最后再提醒姐妹们一下:

如果孩子学英语自觉性不强,又不想“费妈”,真心建议让孩子试试磨铁,磨铁的课程是出了名的盯得紧高频次练习,能真正出成绩,所以名额一直都很抢手。

上次很多姐妹都说没抢到,最近我又给大家争取到少量名额,大家一定要点好预约!

直播时间:11月19日(周三)中午12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方直接掀了桌,27国不许用华为,“5G之战爆发”,先拿德国开刀

中方直接掀了桌,27国不许用华为,“5G之战爆发”,先拿德国开刀

趣文说娱
2025-11-15 14:11:13
战犯东条英机孙女公然跳反,撕开日本右翼遮羞布

战犯东条英机孙女公然跳反,撕开日本右翼遮羞布

梨花头
2025-11-15 16:59:18
发小当上公安局长后,竟把我调去守水库!三个月后他突然深夜到访

发小当上公安局长后,竟把我调去守水库!三个月后他突然深夜到访

呆子的故事
2025-11-14 16:18:57
俄专家预测:中国军力追上俄罗斯需10年,能和美国掰手腕还得25年

俄专家预测:中国军力追上俄罗斯需10年,能和美国掰手腕还得25年

近史谈
2025-11-17 11:53:49
被剪刀差剪掉的一生:1.8亿农村老人为何只能靠百元养老金度日?

被剪刀差剪掉的一生:1.8亿农村老人为何只能靠百元养老金度日?

霹雳炮
2025-11-02 20:52:08
山东将迎“极大雨”!

山东将迎“极大雨”!

滕州新鲜视
2025-11-17 08:57:05
8人被捕仍不安!上海绿捷换马甲就卷土重来?孩子和家长苦不堪言

8人被捕仍不安!上海绿捷换马甲就卷土重来?孩子和家长苦不堪言

金哥说新能源车
2025-11-17 08:19:07
雷军真的急了!大周末发帖小米SU7很安全,翻出多篇文章自证清白

雷军真的急了!大周末发帖小米SU7很安全,翻出多篇文章自证清白

火山诗话
2025-11-16 15:33:35
最严厉对日警告后,中国首轮惩戒重击正式落下,日方措手不及

最严厉对日警告后,中国首轮惩戒重击正式落下,日方措手不及

白浅娱乐聊
2025-11-17 10:56:07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土拨鼠之日效应(千万不要在家待太久,否则你会变傻)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土拨鼠之日效应(千万不要在家待太久,否则你会变傻)

德鲁克博雅管理
2025-11-13 17:10:14
人民币要升破6.4?从7.4到升值,两年能成吗?

人民币要升破6.4?从7.4到升值,两年能成吗?

特特农村生活
2025-11-17 05:25:50
网红“橙子姐姐”被曝在柬埔寨与亲友失联超48h,其男友“龙哥”电话停机并同步失联

网红“橙子姐姐”被曝在柬埔寨与亲友失联超48h,其男友“龙哥”电话停机并同步失联

观威海
2025-11-16 10:06:03
不出意外的话!苏林会成为第二个黎笋

不出意外的话!苏林会成为第二个黎笋

近史谈
2025-11-02 18:54:35
新加坡微博晚宴“见光死”,祝绪丹脸肿,张天爱歪嘴,郑恺皮包骨

新加坡微博晚宴“见光死”,祝绪丹脸肿,张天爱歪嘴,郑恺皮包骨

胡一舸南游y
2025-11-17 12:30:27
贺希宁被交易?深圳官宣,名单出炉,贺希宁发声,还剩1年顶薪

贺希宁被交易?深圳官宣,名单出炉,贺希宁发声,还剩1年顶薪

乐聊球
2025-11-17 11:07:59
苏州太燃了,二手房成交均价1.54万元,上涨13.8%,可以买房了吗

苏州太燃了,二手房成交均价1.54万元,上涨13.8%,可以买房了吗

楼市味道
2025-11-17 11:34:16
钱再多有什么用?从主持人到“精神病”,48岁李维嘉现状令人唏嘘

钱再多有什么用?从主持人到“精神病”,48岁李维嘉现状令人唏嘘

山河月明史
2025-09-27 10:10:56
吉迪复出空砍26+12+13,马尔卡宁47分手刃旧主,爵士送公牛5连败

吉迪复出空砍26+12+13,马尔卡宁47分手刃旧主,爵士送公牛5连败

钉钉陌上花开
2025-11-17 12:29:15
西部第3,5连客挡不住湖人,未来8天就2场比赛,詹姆斯只能复出了

西部第3,5连客挡不住湖人,未来8天就2场比赛,詹姆斯只能复出了

摸神drose
2025-11-16 14:15:48
吴石的后人有点意思:明明父亲是烈士,儿子吴韶成在河南格外低调

吴石的后人有点意思:明明父亲是烈士,儿子吴韶成在河南格外低调

小虎新车推荐员
2025-11-14 14:54:30
2025-11-17 13:12:49
三个妈妈六个娃 incentive-icons
三个妈妈六个娃
三个北大妈妈,六个孩子的日常。育儿路上我们跟你一起吐槽、一起学习、一起越变越好。
427文章数 8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从四个人到六支队伍!管院学子在全国顶尖赛事中创“新高”

头条要闻

媒体:沈伯洋如果被抓最高或被判死刑 成为"台独烈士"

头条要闻

媒体:沈伯洋如果被抓最高或被判死刑 成为"台独烈士"

体育要闻

3年没踢球,他想完成“史上最难”的复出

娱乐要闻

二次封后的宋佳凭什么狂妄?

财经要闻

疯狂的"吸金村":村民大肆盗采地下水

科技要闻

营销话术反噬信任,雷军不该只是一怒了之

汽车要闻

荣威M7+豆包大模型 用车机AI策划说车视频怎么样?

态度原创

房产
家居
手机
艺术
公开课

房产要闻

首开狂卖6.68亿!海口这个顶级教育红盘,引爆海口楼市!

家居要闻

回廊通道 强化空间秩序

手机要闻

华为Mate 80手机全系配色公布,标准版有望首搭3D人脸识别

艺术要闻

这雪景,太美了!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