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近日,老牌《金融时报》被卷入一场舆论闹剧,再次成为他国操弄的“枪手”。英国媒体援引所谓白宫国家安全备忘录,指责阿里巴巴为中国军方针对美国目标提供技术支持,声称这威胁到了美国国家安全。注意看,又是“国家安全”这个老掉牙的借口。一纸备忘录,没有公开证据,没有独立验证,就敢在国际舆论场上大做文章。阿里巴巴当即予以强硬驳斥,称报道断言完全错误,还质疑背后的动机——操纵舆论、污蔑中国企业。中国驻美大使馆也第一时间痛批,强调没有有效证据前不得妄加指控。这一切,却换不来白宫半点回应,缄默与高调指控形成鲜明对比,耐人寻味。
问题的核心,不在于阿里是否威胁了美国,而在于这种操作的套路。阿里刚刚传出发布千问APP的计划,而千问背后的同名大模型Qwen,已在全球引发关注,与国际奥委会、宝马、LV、西门子、欧莱雅、万豪等企业展开合作。全球下载量超过6亿,衍生模型超过17万,超越美国Llama模型,成为全球第一AI开源模型。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对阿里下手,图谋何在?答案几乎显而易见——科技霸权下的嫉妒、焦虑与恐慌。
![]()
这种手法,其实西方屡试不爽。美国通过媒体释放所谓“绝密情报”,营造舆论压力,引发市场波动,为后续法律、制裁打压铺路。这不是新闻,这是战略武器。国家安全被拿来当成幌子,指控中国企业的真实目的,是遏制、排挤那些挑战美国科技领先地位的力量。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个号称“全球最强国家”,国家安全竟成了几张文件、一篇媒体报道就能左右的脆弱工具。
双标现象更是令人目瞪口呆。白宫2022年将云计算服务合同授予谷歌、亚马逊、微软、甲骨文等美企,这与中国企业合作,美国习以为常,理所当然;而对中国企业,哪怕没有任何证据,也可以大张旗鼓地妖魔化、污蔑、施压。在西方社交媒体上,网友直接指出,“请收起你们那虚伪、双标和无耻的嘴脸吧”。阿里体量大、影响力广,竟然也能被说成“威胁国家安全”,这种荒谬,让人哭笑不得。
再说心理层面,美国某些力量的嫉妒心理极其明显。中国科技,从追随者到并肩前列,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5G、云计算、人工智能领域,中国早已站上世界舞台。阿里的通义千问、Qwen模型的横空出世,让美国感到强烈危机感,甚至嫉妒与恐慌交织。这种嫉妒,生出恨意,恨意催生失控行动,进而出现所谓“国家安全风险”的指控。阴险至极,但这种阴险背后,也透露出西方对中国崛起的无力感。
![]()
然而,这种压力未必全是坏事。阿里、华为,以及其他中国企业,早已在挑战中积累韧性。被指控、被制裁、被打压,是磨炼、是考验,也是推动企业更快成长的动力。压力越大,创新动力越强,竞争力越厚实。中国企业深知,除了胜利,别无选择。历史告诉我们,唯有坚持自主创新、突破技术瓶颈,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这场舆论与技术的较量中,《金融时报》只是一个棋子,美国的背后逻辑才是核心:利用媒体操弄舆论、操控认知、遏制崛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媒体失职,更是西方老牌霸权主义的显影。他们可以高调指责,可以暗地施压,但中国企业的技术能力、创新力量,以及国家的坚定支持,是他们难以撼动的防线。
阿里的回应果断有力,中国驻美使馆表态明确无误,既反击了无端指控,也表明中国企业和国家利益不可侵犯。这种态度传递出清晰信号:面对阴险诡计,不能退缩;面对造谣抹黑,不能妥协。历史一再证明,挑战与压力常伴创新而来,但正道恒久,终将胜出。
![]()
媒体、舆论、制裁、指控,这一切的喧嚣终会过去。技术的力量、创新的能力,以及坚定不移的国家支持,将是阿里和中国企业最坚固的盾牌。西方可以操弄舆论,可以诋毁中国,但真相、实力与时间,始终站在中国这一边。世间万般喧嚣,终将尘埃落定,唯有人间正道,静水流深。
中国企业走在世界前沿,不畏风雨,不惧阴险。抹黑只是片刻,创新与实力才是长久。阿里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而这场看似风暴的指控,不过让世人更清晰地看到,中国科技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