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只盯着房价了,物业费才是未来几十年购房者最大的一个隐性支出,而且从上面提倡开始打造好房子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过去开发商玩的是高杠杆、高周转的金融游戏,就是拿地、建房、卖楼,然后再迅速寻找下一个利润点,利润就在这么一买一卖之间,对不对?
但是当房地产告别了快速膨胀期,进入到存量时代,开发商过去的这种高杠杆、回款快的盈利模式就玩不转了,是不是?所以说,接下来物业费这一块就会成为他们长期稳定的“饭票”,甚至相比之下,比银行的房贷都稳定,至少目前是这样子的。
那么,如果一个小区没有了物业会变成什么样子呢?现在就有很多小区存在这种情况:垃圾堆积、电梯停运、保安亭里没保安,连个鬼都没有。这可不是在拍电影,而是一些小区的物业彻底撤离后的真实场景,大家可以去搜一搜。
所以这种事情一多了,当大家都看到这些,心里会怎么想呢?物业是必须要存在的,这就像你虽然买了个碗,可以吃饭,但是碗里没米,你一样会饿死,对不对?
我们想象一下,一个2000户的小区,5块钱的物业费,一个月就是100万的稳定现金流,一年就是1200万。实际上它的成本有多少呢?这是不是比卖房子来得更旱涝保收一点?而且一收就是70年,这才是未来开发商拿地的动力。而且在不断的通货膨胀之下,以后的房价未必上涨,但是物业费一定会涨,因为房子越造越好嘛。
更关键的是什么呢?就是这套新模式,地方也是乐见其成的。为什么呢?因为只有让开发商看到长期有钱赚,他们才愿意也有能力继续去买地、开发。所以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收费,却恰恰成为了支撑土地财政未来信心的新利润点。
你明白为什么现在大房企都在拼命打造好房子、好物业了吗?好房子的本质是为了支撑未来几十年的好服务,而好服务才能名正言顺地收取高费用,对不对?
所以未来决定房价的因素之中,地段是其次的,品质才是重点。你看,上海内环内的老破小,位置再好,现在也就是四五万的单价,顶多六万,再加点学区;而外环外品质比较好的房子,照样可以卖到六七万。
以后,首付和月供是你为钢筋水泥买的单,而物业费呢,是你为未来几十年生活品质和资产保值的持续投资。一个垃圾物业,能让你的百万房产三年贬值;一个金牌物业,能让你的老房子在市场上逆势上涨。
如果你认可这个观点,以后买房子就必须带上“物业思维”,从居住舒适度、品质出发,看看这个开发商是不是有自持的物业,服务的口碑怎么样,收费的标准和服务是不是能匹配得上。有一些物业乱收费也不行。
一个好的物业,能决定你的房子未来的抗跌能力和变现能力。房地产的旧时代是一锤子买卖,新时代是什么?是一辈子的服务,这个观点一定要转变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