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秋日的橙红柿子遇上城市骑行是怎么样的感受?今天(11月16日),刘海粟美术馆携手哈啰,联动“机·智——第十八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参展艺术家,开展了“让单车艺术起来”线下共创活动。艺术家徐晨、王香蕉分别指导参加活动的市民们,将柿子的甜暖意象以及五彩细沙创作的版画装在单车上,开启了一场融合艺术质感与生活温度的限定骑行体验。
![]()
上午十点不到,刘海粟美术馆二楼已热闹起来。报名参与“秋柿伴骑”手绘工作坊的市民们早早到场,桌上整齐摆放着白色单车车轮片以及橙红、暖黄、浅棕、蔚蓝等适配秋日的颜料,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温馨。
“不用怕画得不好,柿子的形态本就随性,把你眼里秋天的甜暖画出来就好。”活动正式开始后,艺术家徐晨拿起画笔,先在示范轮片卡纸上勾勒出圆润的柿子轮廓,笔尖轻点间,带着橙红的柿子果实便跃然画上。市民王女士是第一次尝试手绘单车,她握着画笔有些紧张:“平时连简笔画都很少画,怕毁了这么特别的创作。”徐晨见状,俯身指导她用画笔蘸取浅黄颜料,在柿子边缘晕染出光影,“你看,这样是不是像阳光照在柿子上,一下子就有了立体感?”
![]()
![]()
在徐晨的耐心引导下,现场氛围逐渐轻松。小学生乐乐蘸着橙红颜料,在卡纸上勾勒了一串歪歪扭扭的柿子,还在旁边添了片翠绿的叶子:“这样单车就像挂着真正的柿子,骑的时候肯定能闻到秋天的味道!”市民赵先生则偏爱写实风格,他仔细观察手机里柿子的照片,一笔一画描绘出果实上的纹路,连果蒂处的细小绒毛都不放过。两个小时里,有的市民画了满筐“柿子”搭配银杏叶,有的则将柿子与美术馆建筑轮廓结合,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大家对秋日的理解。
中午时分,艺术家和市民们的手绘柿子卡纸全部完成,工作人员将这些“秋日符号”组装到哈啰单车上,当第一辆“柿子单车”完整呈现时,现场响起阵阵惊叹。橙红的柿子与单车的底色碰撞出强烈视觉张力,随手一拍,便是满屏秋日氛围感。徐晨看着这些成果笑着说:“每个人的笔触里都藏着对生活的热爱,这些单车已经不是简单的骑行工具,而是能流动的艺术。”
![]()
同一时间,参展艺术家王香蕉则为市民们带来了超治愈的“解压互动版画工作坊”。参加活动的市民随心抓起亮晶晶的彩沙,让它们在纸上自由流动、堆叠、塑形,看着斑斓色彩慢慢晕染融合,烦躁与压力也随之消散,不知不觉间就创作出独一无二的闪亮版画作品。这些由市民们亲手创作的版画作品,经过艺术家再加工后,被精心组装在了哈啰单车上。
![]()
![]()
![]()
下午2点,阳光依旧温暖。徐晨、王香蕉等艺术家一同跨上“柿子单车”“版画单车”,从刘海粟美术馆出发,开启了这场特别的骑行。车队沿着延安西路缓缓前行,橙红的“柿子”、五彩的版画在车流中格外显眼,不少路人停下脚步拍照,还有小朋友指着单车大喊:“妈妈你看,那辆车上有柿子!”骑行过程中,艺术家们不时放慢速度,感受风吹过“柿子”的轻盈,也享受着将艺术带入街头的奇妙体验。
![]()
“平时看展览,艺术是挂在墙上的,今天骑着‘柿子单车’,感觉艺术就在身边。”徐晨骑行至一处街角时,特意停下与围观市民交流。从上午的笔尖创作到下午的街头骑行,这场“让单车艺术起来”的活动,不仅让市民亲手触摸到艺术的温度,更让秋日的美好以“流动”的形式融入城市街巷。“现在看到哈啰单车,就会想起今天画柿子的快乐,这大概就是艺术走进日常的意义吧。”参与活动的金女士说道。

部分图片来源于刘海粟美术馆
撰稿/摄影:甘力心
编辑:陈 莎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