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评论人 邓启金
当新乡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释永信作出批准逮捕决定,这座千年少林的山门内外,除了舆论的哗然,更回荡着一个跨越时空的追问:身披袈裟、手握戒牒的出家人,究竟该代表信仰还是欲望?这场由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罪名引发的司法追责,不仅是对个体行为的审判,更是对一段僧籍管理制度变迁史的回望,对一个时代信仰迷失的沉痛反思。(也或许天道对所有信仰木马的自动查杀、净化。)
回溯千年僧团规制,僧人身份的合法性始终与“受戒发牒”紧密相连。魏晋南北朝的“僧籍印牒”将僧人纳入国家管理,唐代“试经度僧”制度要求童行经义测试合格方可剃度,天宝年间更明确祠部颁制度牒为合法出家的唯一凭证,无牒者以“私度”论罪。宋代度牒虽一度沦为财政创收工具,苏轼曾借度牒疏浚西湖、岳飞曾以度牒充作军饷,但官方认证的核心属性从未改变。乾隆三十九年度牒制度废止后,戒牒成为佛教界自我管理的核心凭证,由宗教团体颁发并记录受戒信息,成为僧人身份的“精神身份证”。这套制度设计的初心,本是通过严格准入守护僧团清规,确保出家人成为信仰的践行者而非利益的追逐者。(政权和教权的千年博弈,逃不脱彼此的利用和妥协,统治者对信仰的容忍不仅仅是统治需求,也有自身对死亡和政权被推翻的恐惧,但有一点:政权和教权背后的天道逻辑没有变,天道向善的造物主底层逻辑没有变。)
![]()
然而释永信的人生轨迹,却彻底背离了这份传承千年的规制与初心。1981年礼释行正长老为师,1999年荣膺方丈,他手握中国佛教协会颁发的戒牒,本应是少林文化的传承者,却一步步沦为资本的附庸。从1998年成立中国佛教界第一家实业公司,到创建少林资管累计投资近8000万元,从9999元的“武功秘笈”电商售卖,到4.52亿元拍下地块进军房地产,他用袈裟包裹算盘,将“少林”IP打造成商业帝国的招牌。更令人不齿的是,其长期违反佛教戒律,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将清修之地沦为私欲横流的场所。当中国佛教协会注销其戒牒,这份迟到的身份剥夺,恰恰印证了他早已背离僧团本质——他不是释行正长老真正的弟子,更不是佛祖的信徒,而是资本逻辑与人性贪欲的工具,是魔王波旬所言“穿你的袈裟,破坏你的佛法”的现实注脚。
释永信的堕落并非孤例,而是整个族群信仰迷失的缩影。当寺庙不再是心灵的净土,而成了流量变现的平台;当僧人不再是戒律的守护者,而成了追逐名利的“网红CEO”;当宗教文化不再是精神的滋养,而成了商业炒作的噱头,这场末日狂欢的背后,是价值观的全面崩塌。佛教所言“末法时代”,恰是指戒律松弛、妖魔横行的乱象,释永信们正是这一预言的践行者——他们曲解经典、破坏清规,让信仰沦为利益交换的筹码,让民众对宗教的敬畏之心逐渐消解。这种迷失远超个体行为的范畴,它折射出整个社会对精神家园的漠视,对功利主义的盲从,当人人皆以“向钱看”为圭臬,当底线不断被突破、敬畏不断被消解,便已是族群精神危机的前兆。
![]()
但黑暗的尽头往往孕育着重生的希望。释永信被批捕、戒牒被注销,既是司法对违法行为的严惩,也是信仰对乱象的自我净化。这让人想起魔王波旬与佛祖的对话,即便末法时代有魔子魔孙混入僧团,正义与戒律的底线从未消失。从宗教视角看,这是对邪祟的驱逐;从世俗维度看,这是法治对权力的约束;而从时代运势看,九紫离火运所象征的文明重构与精神觉醒,正需要这样的“刮骨疗毒”。烈火焚尽的是贪欲与伪善,重生的将是纯粹的信仰与坚定的敬畏。(不管挂着什么招牌的信仰,都逃不脱天道巡查审判。)
佛祖若有知,或许不会愤怒,只会悲悯。悲悯那些被贪欲吞噬的灵魂,悲悯那些被乱象迷惑的众生。释永信的落幕,是一个警示:僧籍的合法性终究源于内心的持戒,信仰的生命力终究在于精神的纯粹。当我们在商业化的浪潮中重新审视信仰的价值,在司法的公正中重拾对规则的敬畏,这场浴火重生便不是一句空话。愿千年少林的钟声,能再次唤醒沉睡的信仰;愿每个追寻精神归宿的人,都能在乱象之后找到真正的心灵净土——这,或许才是释永信批捕案留给这个时代最珍贵的启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