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猫姐
图片 |网络
本文字数 |1449
这是老陆不老为你写的第316个故事
01
我有个朋友,好多年前就一直在川渝做火锅生意,经常看到他的动态,不是在渝北新开了一家,就是在成都巷子里跟人合伙了一家。
这几年他的分店越来越多,有次聚会的时候我们聊起,他漫不经心地说已经有七家独立运营的火锅店了,我们当时都惊呼着:大老板啊。
可就在去年,在朋友口中听说他现在已经不做餐饮了,听说是生意不太好,被迫关了四家店,剩下的也经营的不太好,干脆直接关掉了,现在在一家单位上班。
大概是生意缩水,之前积压的菜品也多,赶上了口罩时期,人员工资都拖了两个月才周转出来,房贷、车贷,又刚生了个二胎宝宝,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实在是撑不下去了,只能改行了。
最近几年,做生意的人很少有真正赚到钱的,大部分人只是比稍微打工族好一点点,但付出的精力却一点都不好,这就是典型的中年返贫三件套。
生活开支太多了,光是房子、车子还有生活日常,每个月固定支出就要两万出头了,再加上生二胎,孩子的开支实在是太大了,不请一个阿姨完全抽不出空搞事业。
做生意也是难上加难,现在各行各业的竞争激烈,也变得越来越卷,光是一个餐饮店,就有无数个竞争对手,什么团购、活动、优惠券层出不穷,你要是舍不得花钱买营销,顾客就会少一半。
不是所有人都会返贫,但是如果瞎折腾,结果也说不好,稍微不注意,就容易把之前赚来的钱都亏进去。
并不是所有生意人都永远在好运势中,如果本身条件不错的话,躺平也是个安稳的选择,没想到,一夜之间,躺平竟成了最大的赢家。
02
前几天同学聚会,一半人在吐槽日子难捱——曾经的“小康家庭”,如今有人为医药费发愁,有人为债务奔波,身边返贫的朋友,不知不觉竟多了起来。这不是遥远的新闻,而是扎心的日常。
老周是我发小,开了十年装修公司,疫情前旺季能月入好几万,换了大房买了新车,是我们眼里的“成功人士”。
2022年他跟风扩张,租了更大的店面,招了十几个工人,想着大干一场。没成想房地产遇冷,装修订单断崖式下跌,每月房租和工资就要支出两万多。撑了一年多,不仅耗光了积蓄,还欠了三十多万外债。
如今他关掉公司,在建材市场守着一个小摊位接零活,老婆去超市当收银员,曾经的体面被现实磨得没了踪影,连孩子的兴趣班都停了。
另一个朋友小林,原本在互联网公司做运营,收入稳定。去年公司裁员,他成了被优化的一员。
眼看三十多岁,上有老下有小,房贷每月要还八千多。他试着创业做社区团购,投进去的积蓄全打了水漂;跑网约车又遇上淡季,每天跑十几个小时也赚不到多少钱。屋漏偏逢连夜雨,父亲突发心脏病做手术,报销后还自付了近万元,这几乎是他三个月的收入。
现在小林一边打零工,一边四处求职,曾经的“中产生活”,在失业和疾病的双重打击下摇摇欲坠。
这些朋友的遭遇,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
这几年,经济循环放缓,中小企业承压,就业市场竞争加剧,一场意外、一次失业、一笔失败的投资,都可能让普通家庭的抗风险能力不堪一击。曾经以为“日子只会越来越好”,如今才发现,守住现有的生活,有时比赚钱更难。
但生活从不会一直下坠。
就像老周开始学短视频带货,小林在零工中积累客户资源,他们都在咬牙坚持。其实返贫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
当下我们能做的,是少些盲目扩张的冲动,多些未雨绸缪的储备,守住现金流,稳住心态。生活的底气,从来都是熬出来的,只要不放弃,总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