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张高铁武威到张掖这一段正在冲刺,整条丝路运输通道全面贯通的目标更近了。
![]()
说白了,现在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就是:兰武段在2024年6月已经通车,武威真正接上了全国高铁网,武威到兰州的车程被压在两小时以内。那接下来的武张段,只要按计划把剩下的活干完,兰州到张掖之间就会出现第二条高铁通道——一条是老的兰新高铁,另一条就是联通后的兰张高铁。多了一条路,出行选项就多了,运力也可以分流,客运更舒心,货运也更灵活。
项目的底儿子挺清楚:武张段已经拿到国家铁路集团和甘肃省政府的联合批复。新建正线全长244公里,按250公里每小时的标准来建,总投资大约267.4亿元,计划工期定在三年。线路从武威东站引出,沿着永昌县、金川区、山丹县这些地方一路接到张掖西站,目的就是把河西走廊这块连成一条更顺畅的东西向通道,不是随便绕道,是为了解决大段运输瓶颈。
![]()
施工上现在也在走快节奏。中铁一局在金川的梁场已经把首孔箱梁预制好了,这一步不是走过场,是整个桥梁链条的关键环节。通常施工流程是先在梁场做好箱梁,然后运输到桥位架设,架起来再做桥面、绑轨、铺道床,后头是接触网和信号系统的安装调试。接下去要做的就是大规模架梁、桥面施工、铺轨、电气化和联试联调。每一步都有专门队伍,有既定技术方案,桥梁和高架段对精度要求高,所以现在大量用预制构件和数字化手段来保证速度和质量。
把视角拉宽一点看意义。这条线不只是让人跑得快这么简单。现在的兰新铁路承担着兰州到新疆的大部分客货运输,尤其是从新疆运出来的煤和矿石,货运压力一直不小。兰张高铁建成后,会把客运分流到新的高铁干线,让既有线路把更多的能力留给货运,货运班列的吞吐量就能提高,这对保证能源和大宗物资运输是有实际好处的。换言之,这条线既为乘客提供快捷通道,也是给货运腾空间的“减压阀”。
![]()
技术层面也值得多说两句。兰武段施工时率先用了所谓的“数字化首件”模式,把设计、制造、施工全过程放在一个数字化平台上管控,做了示范。具体干法儿包括BIM建模、无人机航测、预制构件的数字追溯、工地的实时监测等,目的就是把误差降下来,把工期提上来,同时让质量可查可控。武张段在推广这些东西:梁场预制、桥位测量、隧道围岩监控都有数字化参与,整体效率比传统方式高不少,也更容易查账问责。
对沿线城市影响不是一锤定音那种,而是缓慢渗透的。河西走廊本来就是古丝路的要道,交通条件一改善,物流成本下降,企业会考虑把仓储、加工和旅游项目往这儿搬,人员流动一方便,商务往来和配套服务自然就热闹起来。要是说短期能看到的,就是客流和货流的增量、沿线快递和公交接驳的改善、以及服务业岗位的增加。中长期就更复杂了,产业链可能会往这里拉长、产业集群慢慢站得住脚,这都需要时间和配套政策来配合。
![]()
谈谈工程管理和时间表。批复下来后,一般先走好前期程序:线路勘测、征地拆迁、环评和初步设计都得过一道道程序。进场以后,桥梁有梁场预制、运输、架设三步;路基要做排水、夯实、护坡;隧道如果有就要做围岩整治和衬砌。每个阶段都有验收节点,轨道铺设之后电气化和信号系统会并行推进。眼下主线结构件的预制已经开始,未来几个月会进入连续架梁阶段,接着就是铺轨、接触网安装、系统联调这些关键环节。
资金和工期是大家盯着的两样东西。267.4亿元不是小数目,三年工期也意味着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大量土建和机电装配。资金通常是分期拨付,地方配套、国家和铁路投资共同承担。材料、机械和人力这几样事儿,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体进度,所以施工单位会把精力放在关键材料的供给和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上。像箱梁这样的关键构件,从预制到运输到架设,每一步都不能出纰漏,任何失误都可能牵扯出连锁问题。
现在的里程碑比较清楚:兰武段通车已成事实,武威已融入高铁网络;武张段完成了首孔箱梁的预制,正进入大规模架梁前的准备期。接下来要看的是几件实事儿能不能按节拍儿走:梁体运输和架设的节奏、桥面和道床的同步施工、轨道铺设速度、接触网安装效率和信号通信的联调测试。只要这些环节能顺利衔接,整条兰张高铁通车的目标就再近一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