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公元前221年,那声震四海的秦军战鼓一停,六国纷纷倒地,一个叫嬴政的年轻秦王,把个乱哄哄的天下给收拾利索了。
这事儿可不小,不是小打小闹,这是天翻地覆的大变动,一个叫“秦”的全新国家,硬生生地从这血和火里头站起来了。
![]()
而这个坐上龙椅的,叫嬴政的,可不是个省油的灯。
他不仅把地图给重画了,更是把皇帝这个头衔,还有他自个儿的说道,都给彻底翻了新。
之前那些个“三皇五帝”的老名头,他都不怎么用了,自己给自己加了个“皇帝”的响当当的名号,更绝的是,他给这个最高、最牛的位置,整了一套专属的说话法子,其中,“朕”这个字,就成了他打破规矩,登基称王,重新开始的标志。
![]()
“孤”“寡”?
那都是过去式,提起来就心堵
你还记得吗?
![]()
在嬴政登场之前,那些诸侯国的王们,为了显得自个儿有多孤单,多不容易,他们说话都爱说“孤”或者“寡人”。
这听着,好像是他们在这个乱世里头,找不到个能靠谱的人,心里头那种凄凉劲儿。
这也好像在说,我这当君王的,没了父辈的指点,挺不容易的。
![]()
可这落在年轻的嬴政耳朵里,这些词儿就像一根根带刺的竹签,每次一听见,就让他想起自己心里头那块最不愿意去碰的伤疤。
嬴政这孩子,打小过的日子就跟别的王公子弟不一样。
他爹,叫嬴异人,当初被秦国派到赵国当人质,那日子可真是漂泊无依,一天到晚提心吊胆。
![]()
后来,有个叫吕不韦的,搞了个“奇货可居”的买卖,把嬴异人给推上了秦王之位。
可这时候,小嬴政呢,还得跟他娘赵姬,一块儿在那个乱糟糟、时不时就打仗的赵国里头熬着。
那会儿,秦赵两国剑拔弩张,就像俩仇家似的,随时都可能打起来。
![]()
在赵国,嬴政和他娘,天天就怕被搜出来、被杀了。
他们就是那个时候被丢下的“孤儿寡母”,虽然有赵国那边一个有钱的亲戚罩着,可他们过日子,就像踩着薄冰一样,一不留神就得掉下去。
这段东奔西跑、没爹疼没娘爱的童年,在嬴政心里头留下了道深深的疤。
![]()
所以啊,他一听见“孤”或者“寡人”这俩字,脑子里立马就闪出当年在赵国苟延残喘的样子,心里头就堵得慌,觉得自个儿被抛弃了,孤零零的。
“仲父”跟“假父”,成年路上那些扎心的事
要是说童年的经历是给他的生活染了点儿灰,那他长大了之后碰上的事儿,才真是在他心头又加了层更深的黑。
![]()
这些经历,让他对“寡”跟“孤”这两个字,是越来越讨厌,恨不得刻到骨子里。
嬴政当上秦王之前,他生命里头出现过三个像“爹”一样的人物。
第一个,那自然是他早早没了亲爹,嬴异人。
![]()
第二个,就是那个名气特别大的权臣,吕不韦。
这吕不韦,不仅是把嬴异人送上秦王宝座的推手,更是把年轻的嬴政拉扯大,教他不少东西,所以嬴政尊称他“仲父”。
吕不韦这人,对秦国统一大业,那功劳可不小。
![]()
可第三个“爹”,却是嬴政人生里头最不愿提的一个污点——嫪毐。
这小子,是赵姬最喜欢的那个跟班,仗着跟太后有点儿那点儿事儿,竟然敢自个儿往上凑,叫“假父”,还想染指王位。
嫪毐这嚣张跋扈的样子,最后被嬴政铁血手段给收拾了,他全家都被灭了,他自个儿更是被车裂示众。
![]()
嫪毐这背叛,还有那乱伦的事儿,不光是让嬴政脸上无光,更是对秦国规矩的公开挑衅。
虽然嫪毐这祸害被清除了,可后来吕不韦的“被赶走,然后自尽”,又给嬴政的心头蒙上了一层怎么也散不去的阴影。
虽然吕不韦这事儿做得有点欺君,但他对秦国的贡献,他那份能耐,让不少人觉得嬴政这处理方式不太对,甚至有人传言是嬴政逼死了吕不韦。
![]()
这些议论纷纷,让本来心里就有点儿过意不去(毕竟吕不韦是他的“仲父”)的嬴政,更难受了。
他一想起那些暗暗说他“没爹”的说法,每次自称“寡人”,就好像在说他自个儿,是个背着沉重包袱,被误会,被议论的孤家寡人。
“朕”横空出世,这名字,就是新生的意思,就是开路人的气魄
![]()
就在这种心情下,秦始皇就这么一步一步走上了历史舞台。
他呀,就想把过去那些让他别扭、让他堵心的事儿,全给扔了,换一身新衣服,以一个全新的身份,开创一个全新的年代。
他不愿意再用那些听着就带着负面情绪,老是勾起他痛苦回忆的旧称呼,他听了群臣的建议,就把目光投向了一个老早就有了,可大家早就不怎么用的字——“朕”。
![]()
这“朕”字,在秦朝之前,可不是皇帝才配用的。
那会儿,有个叫屈原的大诗人,他写的《离骚》里头,就有句话,“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这“朕”,在那时候,就是“我”的意思,大家都能用。
![]()
那嬴政为啥偏偏看上这“朕”呢?
可不是为了跟别人不一样,而是这字,在秦朝那个时候写的小篆里头,里头藏着不少意思呢。
那时候秦朝写的小篆,“朕”字,是“舟”和“灷”俩字拼起来的。
![]()
“舟”,这不就是船嘛,代表着往前面开路的,领着大伙儿往前走的“领航员”。
这不就跟秦始皇一样?
他结束了打仗的分裂,硬是开辟了统一中国的路,他就是咱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大开拓者。
![]()
“灷”,这个字,意思可不光是“火”,而是那种部落里头,大家赖以生存的“火种”。
在老早老早的时候,谁能把火传下去,谁能把火看好,谁就是部落里头最重要的人物,就是领导者的意思。
把这“舟”和“灷”俩字一块儿放,“朕”字的意思就明白啦:他,作为一个时代的开拓者,一个领路人,他不仅要带着国家往前走,更得像守护那火种一样,把咱们的文明给传下去,让它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
这字,里头藏着开路人的力量,领导者的责任,守护者的担当,跟他秦始皇,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帝,他脑子里那些要干的大事儿,简直是太配了。
烧了那些老掉牙的说法,开创了大一统的新年头
秦始皇,这位眼光锐利的君主,他硬是把那些听着就让人心里发毛、压抑的“孤”“寡”给丢到一边,他捡起了那个听着就带着劲儿,充满了希望的“朕”。
![]()
“朕”这个字,从那天起,就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我”了,它带着始皇帝开创中华民族大一统新时代的那股子劲儿,它宣布了旧日子的结束,新日子的开始。
在这“朕”字的背后,咱们能看见一个经历过苦日子,可这苦日子没能把他压倒,反而成了他往前走的动力的君王。
他用一个全新的说法,重新定义了“我”是啥,也算是给中国历史揭开了一个新篇章,这篇章,是以“皇帝”为中心,以“朕”为最高的称呼,一切都是新的。
秦始皇这盘棋,下得可不止是“朕”这一个棋子。
他把各国那些老旧的官儿都给撤了,自己创了个更集权的“三公九卿”制度;他统一了写法,都写成小篆,这样大家说话办事儿,就不再是各地方言沟通不开了;他还统一了钱,统一了称重用的标准,把原本松散的经济,硬是给拧成了一股绳。
这一切,都是为了把那些旧有的阻碍都给扫了,建一个团结得不能再团结,运转得跟上发条一样的国家机器。
而“朕”这个字,就是这场大变革里头,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标记。
它代表着一个全新的开始,一个由秦始皇用他的铁腕手段和超前的想法,给造出来的,前所未有的强大帝国。
从“寡人”到“朕”,这可不光是改了个称呼,这是秦始皇在新的时代开头,把自己这人给重新捏了一遍,也是他以君临天下的气势,给中华民族开创崭新篇章的一个郑重宣布。
这事儿,说起来,比啥电视剧都来劲。
就这么一个叫“朕”的字,它能把一个时代的背景,一个君王的内心,还有整个国家命运的走向,都给串起来。
秦始皇他不仅是统一了国土,他更是统一了人心,统一了思想,而“朕”这个字,就是这一切的起点,他像一颗种子,就这么种进了中国历史这片土壤里。
这下好了,后头那些个皇帝,只要是坐上皇位,基本上都得跟着喊“朕”。
这一下子,就几千年过去了。
你想想,一个字,就能改写说话的方式,还能影响一代又一代人,这得是多大的能耐。
当然,秦始皇这事儿,也说明了,有时候,名字,或者说一个称呼,还真能代表一个人,甚至一个时代。
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他有没有逼死吕不韦?
这事儿,就跟他有没有吃长生不老药一样,谁也说不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