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宾虹作黄吕山居图 立轴
135×64cm
估价 RMB| 1,500万-2,500万
成交价 RMB| 1725万
2023-11-30 中国嘉德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
![]()
《黄吕山居图》:黄宾虹晚年"黑密厚重"的笔墨绝唱与1725万元的市场回响
——从八十四岁的艺术涅槃看中国山水画的现代性突围
2023年11月30日,中国嘉德"大观之夜"拍卖会上,黄宾虹创作于1947年的《黄吕山居图》以1725万元成交,这一135×64cm的立轴浓缩了艺术家八十四岁时的艺术巅峰。作为"五笔七墨"理论的视觉实证,此作以"黑、密、厚、重"的典型风格,将清代先祖黄吕(号六凤山人)的故址小景升华为探求山川"内美"的哲学宣言,成为解读中国画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密码。
一、笔墨的涅槃:晚年变法中的内美探索
《黄吕山居图》创作时黄宾虹已完全失明,却呈现出惊人的笔墨控制力:
- 五笔交响:山体轮廓以"平、留、圆、重、变"的篆籀笔法勾勒,皴擦如屋漏痕般沉厚;
- 七墨共舞:积墨达数十层,浓墨处黑中透亮似古铜器包浆,淡墨处氤氲如晨雾初开;
- 色墨相生:石绿、花青与赭石在宿墨基底上点染,形成"丹青隐墨,墨隐丹青"的独特肌理。
画面中高山与民居的虚实对比尤为精妙——右侧山体以"焦墨渴笔"塑造体积,左侧屋舍却以"渍墨法"朦胧呈现,这种"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处理,印证了其"江山本如画,内美静中参"的艺术观。
![]()
△黄宾虹作黄吕山居图 立轴(局部)
二、文脉的传承:从黄吕到宾虹的家族对话
此作的特殊性在于其文化基因的双重性:
- 题材溯源:画面取材自安徽歙县黄氏祖居,黄吕作为清代"诗书画印四绝"的文人,其《六凤山人集》中"山居遣兴"诗篇成为创作母题;
- 笔墨基因:黄宾虹将先祖"精丹青"的文人趣味,转化为"金石用笔"的现代构成,山石结构暗含《石鼓文》的团块感;
- 题跋密码:左下角"宾虹八十又四"朱文印与"黄山山中人"白文印并钤,昭示其对家族文脉的自觉承续。
这种跨越两个世纪的艺术对话,在2025年香港秋拍中同题材作品(120×60cm)以1887万港元成交,进一步验证了"文化基因"的市场溢价效应。
三、1725万元的价值解码
- 学术稀缺性:黄宾虹失明期作品存世不足20件,此作著录于《黄宾虹年谱长编》,且含罕见家族题材;
- 市场指标意义:按7.8平尺计算,每平尺约221万元,远超2023年《山居图》(96×43cm)333.5万元的单价纪录;
- 资本叙事转向:对比2017年《黄山汤口》3.45亿元的天价,此作"黑密"风格更纯粹,反映藏家对艺术家学术价值的重新聚焦。
![]()
△黄宾虹作黄吕山居图 立轴(局部)
四、争议与启示:墨法的现代性实验
保守派曾批评其"墨黑一团",但当代研究揭示:
- 画面暗部隐藏着"月移壁"的光影原理,预示了后来赵无极的抽象探索;
- 2025年北京保利《山川卧游图》每平尺40万元的早期价格,反衬此作的技法成熟度;
- 1725万元的成交,实为对"笔墨当随时代"命题的资本投票。
结语:暗夜中的光明
从1947年上海寓所的孤灯,到2023年拍卖场的聚光灯,《黄吕山居图》完成了一场跨越76年的美学长征。当积墨层下的石绿在镁光灯下微微闪烁,我们仿佛听见黄宾虹那句预言:"我的画要五十年后才有人懂。"而今日的1725万元落槌声,正是历史对先知最响亮的回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