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李松,1932年生。名李松涛、笔名李松。195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后留校任教。曾任院刊《美术研究》编辑,《美术》杂志社社长。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吴作人国际基金会艺术委员、炎黄艺术馆副馆长等。
莲花山下窗前绿
早在1900年,齐白石移家莲花寨下的梅公祠时,他就借山吟馆:“屋前屋后,种了儿株芭蕉,到了夏天,绿荫铺个,凉生几榻,尤其是秋风夜雨,潇潇簌簌,助人诗思。我有句云:莲花山下窗前釁,犹有挑灯雨后思。”(《白石老人自述》)
![]()
他写过一首种蕉的诗:“安居花草要商量,可肯移根傍短墙,心静闲看物亦静,芭蕉过雨绿生凉。”
这秋风夜雨、映绿窗前的芭蕉,便成为齐白石诗作、画作的重要题材。北京画院所藏齐白石画芭蕉,多作于60岁后,表现的正是雨中芭蕉,落笔之际,正值“乱响窗前连夜雨”,“但得雨声连夜静,何妨月夜半床阴”。
![]()
齐白石 《芭蕉叶卷抱秋花》
几次,画兴酣畅,一连画三五幅,兴犹未尽。
在一幅上题道:“余尝以四尺之纸画大蕉,独此幅画小蕉,殊有天然舒展之势。”
![]()
齐白石 《芭蕉》
这些作品多画的是独株或数株丛聚,画面构图相近,十分洗练、简洁,大笔挥写的雨中蕉叶低垂着,蕉干以淡墨写出。无论是大幅还是小幅,皆生动、大气,确有 “天然舒展之势” 。
![]()
齐白石 《绿天野屋图》
而在表现丛生的芭蕉林时,他则采用白描线钩,如重庆博物馆所藏《绿天野屋图》(1932年),为作者亲历之境。题跋中记:“吾尝游安南,由钦州之东兴,过铁桥,有万蕉中见野屋,风景绝佳,已收入《借山图》矣。”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