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与物为春——刘万鸣艺术展”在山东美术馆启幕,集中呈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40载艺途积淀的500余幅力作。展览涵盖人物、花卉翎毛、走兽、竹石、瓜果杂项等多个题材,既见传统文脉之承续,又显时代精神之新貌,全面勾勒出艺术家深邃的美学追求与丰沛的创作活力。开幕当日嘉宾云集,反响热烈。特采撷部分观展嘉宾的真挚感言,以期与读者共赏其艺、共悟其心,感受“与物为春”的笔墨温度。
——编者按
![]()
说实话,这次刘万鸣的个展让我颇感意外。平日里我们多是在综合性展览或刊物上零星见到他的作品,数量有限、尺幅也相对适中。而此次展览之规模——作品数量之多、尺幅之巨、题材涉猎之广——作为一位画家,堪称不可思议。走进展厅的一刻,我立刻被其中磅礴而沉静的气场所震撼、所感染。
![]()
《白狐酣睡》123.5×25cm 纸本设色 2023年
观展之后,我有三点深切的感受:
第一,是“入古”与“出古”的辩证统一。整个展览仿佛是一场与古代智者的深度对话。画面中弥漫着浓郁的古意——古雅、古香、古韵,处处透出对宋元以来文人画传统的深刻理解与虔诚承续。他能沉潜心智、深耕传统,并创作出如此大量高水准的作品,实属难能可贵。但更令人钦佩的是,刘万鸣并未止步于“入古”。他不仅走进了传统,更从中走了出来,并以当代人的审美眼光与时代思考,转身与古人平等对话。这种“入而能出、出而能立”的能力,极为罕见。许多人一入传统便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也有人草草“出古”,却因根基不牢,无法与古人比肩。而刘万鸣既深得古法之精髓,又赋予其鲜明的当代气息,真正实现了“以古为新”的创造性转化。
第二,是“才气、文气、清气”与“烟火气”的有机融合。艺术说到底,争的就是“一口气”——气场、气局、气象。这口气,可小可大,可浊可清。而刘万鸣作品中的“气”,是清雅的、文雅的、高妙的,充盈着才情与学养,甚至带有一丝超然的“仙气”。与此同时,他的画面又不乏“烟火气”——他取材于现实生活,山川田野、家禽蔬果、民间风物皆是人间烟火之所见。然而,这种“烟火气”绝非世俗之俗,而是经过高度提炼与审美过滤的生活真实。他对题材的取舍极为精准,既扎根大地,又超然物外。正因如此,他的画面呈现出一种难得的“干净”与“安静”。这种洁净与宁静,不是技法堆砌的结果,而是深厚学养、人格修为共同作用下的自然流露——是“减法”做到极致后的澄明之境。
![]()
《碧空无际》 纸本设色 361x192.5cm 2014年
第三,是“书法入画,画意书”的高度统一。中国文人画的核心命脉,从来不在形似,而在笔墨;而笔墨的灵魂,则在书法。纵观美术史,凡能登峰造极的大师,无一不是书法大家,无一不是满腹经纶的文人。刘万鸣正是这一传统的杰出继承者。此次展览中,他的书法作品独立成章,精彩纷呈——从魏碑到汉隶,从金石气到书卷气,笔力沉厚,格调高古,丝毫不逊于许多所谓“专业书法家”,甚至在某些维度上更为精纯、更具个性。更重要的是,他的书法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绘画浑然一体。题款的位置、文辞的选择、用笔的节奏——一波三折也好,屋漏痕也罢,龙蛇飞动亦然——皆与画面意境相生相应。若画好而落款不佳,或文辞浅薄、书法不谐,则整幅作品便功亏一篑。而刘万鸣恰恰将这些关键要素处理得恰到好处,真正做到了“书画同源、诗画一体”。他的艺术高度,不是单一维度的突出,而是绘画与书法双峰并峙、相互成就的整体高度。这种整体性,才是中国画真正的“高处”。
![]()
《惊雁东南飞》240×124cm 纸本指墨 2025年
刘万鸣的这场展览,不仅是一次个人艺术成就的集中展示,更为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照:如何深入传统而不被束缚?如何扎根生活而不陷于琐碎?如何融通书画而臻于化境?他的实践给出了有力的回答。我相信,此次展览在济南必将引发强烈反响,也将在美术界激起关于传承、创新与文化主体性的深层思考。
文/曾来德,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来源:中国美术报)
![]()
《郊游行旅图》361×192.5cm 纸本设色 2014年
![]()
人物肖像写真 17.5x16cm 纸本素描 2018年
艺术家简介
![]()
刘万鸣,198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1995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研究生课程班。历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曾任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第三届中国美术奖评审委员、故宫博物院中国画法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审委员、第十四届全国美展评审委员。
2012年获中国青年艺术家提名奖,2014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2017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万人计划”。
中国画作品曾入选全国美展、全国画院展及省部级展览,曾获得金、银、铜、优秀等奖项十余次。
积极参与国家主题性创作,作为第一作者完成《遣唐使》《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黄河摆渡人》《南水北调工程》等中国画作品。
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国家级展馆举办个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国家级单位收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多次专题报道其艺术创作及成就。
出版《中国画论》《刘万鸣作品集》《画道文心——刘万鸣·书画小品选》《中国近现代美术经典丛书——徐悲鸿》卷、《中国著名艺术家图录——刘万鸣》《刘万鸣素描写真集》《中得心源——刘万鸣书法作品选》《咫尺大象——刘万鸣中国画小品选》等个人专著二十余部。其中《中国画论》一书为普通高等学校艺术学科新形态重点规划教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