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一场国际大会能把人折腾出病来呢?换成现在,大领导生病了,随便视频连线可不就解决了。但1945年,世界格局刚刚要定型,那场雅尔塔会议,硬生生让罗斯福差点搭上命,倒霉还不是因为苏联的一手“好算盘”。你说这些大人物争的是天下,可有时候一桩一事,也就像是家里几口人较劲,谁吃亏谁心里清楚。
![]()
早些年,也没人会猜到苏联外交部会弄出这么个人物。葛罗米柯,那时还在美国当使馆大使呢。资历不算老,脾气倒是硬得很。斯大林一句话,他就能翻身做主人,连美国人都说他那神情像机关里的冷面判官——见谁都板着脸,小事能给你扯成大事,大事还不爱明说。
其实葛罗米柯靠的不是出身——他家就是白俄罗斯乡下人,祖父打过帝国的仗,母亲信教,家里不富裕但过得安稳。小孩儿的命运,从不在家里决定。小时候在教堂学校里认了字,跟村里别家娃一样下地干活、烧柴喂牛。苏维埃来了,学校换了新教材,说是要培养新时代的人才。葛罗米柯算是有天分,是老师口中的“能读能算”,没想到一路念下去,居然考到明斯克农业专科。
![]()
这人生走向和多数人预期不太一样。他本可以去农场当技术员,或者进城做个公社干部,结果误打误撞地跑到了莫斯科,被推荐进了经济学研究院。说起来都像是天上掉下来的差事。等到研究院毕业,安排到杂志当编辑,连他自己都觉得,这日子,应该就这样了。
但这人命运的曲线,总在你以为要平稳的时候拧个急弯。那年苏联内部大清洗刚结束,外交部人才稀缺得很。莫洛托夫手里没人,他从农业学院翻到经济学院,一路找成员,半拉子干部硬是顶上了外交岗位。葛罗米柯自己也糊涂,当初怎么就被调进了外交部?他多年后闲聊也承认:“我是靠运气进门,不算靠推荐,不算靠资历,更不是关系。”
![]()
可这“运气”,也得有底子。有一桩事,谁都说他行:英语好得离谱,能一口气背下莎士比亚诗剧,记忆力吓人。斯大林的信条是,没用的话甭说,办事必须有理有据。很多外交官回国都“挨批”,葛罗米柯却把各种报告、演讲整得明明白白,既不啰嗦,也不出错。斯大林摸准了人,直接点名让莫洛托夫培养他。
到美国当参赞那年,二战气氛压得人喘不过气。苏联怕德国打过来,又不肯对美国露怯。葛罗米柯在美国,不动声色地探情报,还得装作“我们不需要美国帮忙,你们给援助是你们的事”。那会儿他参加各种会议,脸上总是冷冷淡淡,对美国人的客气不买账。你说外交官不喝酒,这事儿本就稀罕,葛罗米柯在酒会上举杯都是水,和同事聊的不是家事,只谈国家大业。
![]()
雅尔塔会议那阵,罗斯福身体已大不如前。这年头连领导都得挤飞机坐船,半个月辗转赶到克里米亚,几乎脱了层皮。苏联那边“设局”,故意选个遥远地点,斯大林等着看美国总统熬不住。你说这是外交还是“斗狠”?后来会议谈着谈着,罗斯福已经撑不住,只能退场,少了美国那一份强硬,苏联方案顺利推进——葛罗米柯,算是把主心骨算计得服服帖帖。
气氛从那时候开始就变了。葛罗米柯成了西方人嘴里的“Mr.No”——不管你怎么说,他就摇头,说不行。联合国里裁军提案,他能一个月否掉好几次,把西方代表气得跳脚。其实这个“不”,不仅是他个人的风格,也是整个苏联百万体制的底色。那会儿,苏联外交官出洋,稍微表现出友好,就会被列入内务部的“考查名单”,轻则丢官,重则西伯利亚劳改。家里人都知道,国外传来消息,就得心里发慌,有的母亲甚至给孩子准备旧衣服,随时应付调查。
![]()
你以为“硬气只靠外表”?葛罗米柯的真本事在于“会说,能记,脸皮厚”。有一次,肯尼迪和他谈古巴导弹危机,已经有了苏联部署导弹证据,葛罗米柯仍然面不改色:“没有基地,你们拍的照片不算。”美国总统气得骂他“睁眼说瞎话”,别人遇见这种尴尬早就自圆其说,他却只会一句“不可能”,让对手头大。
中国这边,葛罗米柯也没少“教训”新中国驻苏外交官。有一回李景贤回忆,去见葛罗米柯谈事,几乎整场都是他讲,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刚想插一句,他直接摆手,连送客都只到门口。你要较真,真能让人觉得自己是去听训话的。直到改革开放前夕,中苏逐步缓和,他才逐渐学会送到电梯,偶尔还会多寒暄两句。
![]()
这人是苏联历史上待得最久的外长,一口气熬了四代领导人,还折磨过九任美国总统。苏联顶峰那些年,他见证过东京审判、柏林墙建成、核弹试爆,也亲历过国家一步步走下坡路。到了1985年,他临推戈尔巴乔夫上台,本想让年轻人带苏联转型,谁知改革一发不可收拾,国家都变了天。葛罗米柯倒是“躲”了过去,没活到苏联最后解体,算是一种幸运还是遗憾?
他的葬礼很隆重,俄罗斯政府还发了纪念邮票。美国总统也发唁电,多少带着敬意。人说他强硬,只知道拒绝,其实多少年过去了,后人工作时,还是会想起,坚守原则那一套,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退让。有时候看外交,其实也是一场耐心的“家庭博弈”,只不过赌上的,不是家业,而是天下。
![]()
葛罗米柯最后的故事,也像很多老苏联人的命运一样,没有圆满,也没有彻底崩塌。后人该怎么评价他,也许只能一句话——“有骨气,但未必合时宜”。可等到我们这代人看世界变迁,又总是忍不住猜想:下一个“Mr.No”,会出生在哪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