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糖友困惑:空腹 6-7mmol/L、餐后不到 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也合格,怎么还会伤眼底、肾脏?
答案藏在TIR(血糖达标时间比例) 里 —— 这是比糖化血红蛋白更敏感的 “稳糖指标”,也是少发并发症的糖友共有的关键特征。今天,邀请糖尿病专家方志辉主任来和大家聊聊。
TIR 是什么?一看就懂
TIR 指全天 24 小时中,血糖落在理想区间的时长占比:
普通糖友:目标 3.9~10.0mmol/L,TIR≥70%(每天至少 17 小时)
老年 / 高风险糖友:TIR≥50%(每天至少 12 小时)
妊娠 1 型糖友:区间 3.5~7.8mmol/L,TIR≥70%
简单说,TIR 越高,血糖越平稳,血管受伤风险越低。
为什么 TIR 比糖化血红蛋白重要?
糖化血红蛋白是 “过去 2-3 个月的平均血糖”,就像 “学期平均分”,会掩盖血糖忽高忽低的隐患;而 TIR 是 “日常表现记录”,能精准捕捉波动。
反复血糖波动,就像用小锤子不断敲打血管内皮,眼底、肾脏等微血管最易受损。
研究证实:TIR 每降 10%,视网膜病变风险升 64%,神经病变风险升 25%。
![]()
4 个简单动作,快速提升 TIR
用动态血糖仪:告别指尖 “快照”,用 CGM 记录全天血糖,找准波动原因;
饮食防 “糖冲击”:主食占餐盘 1/4,选糙米、杂豆,搭配足量蔬菜 + 蛋白;
餐后动一动:饭后 30 分钟快走 20-30 分钟,避免空腹 / 睡前剧烈运动;
睡够 7 小时:固定 23 点前入睡,减少熬夜和夜间高糖饮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