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的第三次气候融资高级别部长级对话上发表讲话,明确指出气候资金是全球气候行动的“命脉”,但当前资金规模仍不足、不可靠,且分配不够广泛和公平。
斯蒂尔在讲话中强调,此次对话的核心目的在于“建立信任”,通过明确发展中国家可依赖的资源来落实其国家气候与适应计划。“没有这种信任,实施就会放缓,雄心就会动摇,所有人的进步将变得异常艰难。”
进展与挑战并存
斯蒂尔承认自《巴黎协定》以来,全球在气候合作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公共和私人气候资金流不断增长,新的伙伴关系正在形成,数十亿美元正流入全球的清洁能源、韧性建设和公正转型领域。
然而,斯蒂尔随即指出了严峻的现实:“我们在这条路上走得还不够远。”他特别提到,气候影响日益加剧,但适应资金缺口依然巨大;同时,许多最脆弱国家因债务负担沉重,甚至在获取已承诺的资金方面仍面临困难。
呼吁兑现承诺并提出具体路径
斯蒂尔强调,今年是兑现承诺的关键一年,发达国家缔约方被敦促将集体适应资金在2019年基础上至少翻倍。为实现此目标及去年在巴库达成的共识,他提出一条关键路径:到2030年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气候基金的资金流出量增加两倍。
他特别指出,适应基金、最不发达国家基金和特殊气候变化基金在为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扩大融资规模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这些并非抽象的数字,它们是生命线,”斯蒂尔表示,“它们决定着小岛屿国家能否保护其海岸线,最不发达国家能否让农业适应干旱以维持生存,新兴经济体能否在不制造新的不平等的情况下摆脱化石燃料。”
提出未来行动蓝图
为了发出最明确的行动信号,斯蒂尔呼吁各国不仅要在规模上扩大融资,还要确保其更可及、更可预测,并与各国优先事项保持一致。他提出了具体行动蓝图:一是加强公共资金,通过赠款、优惠资源和非债务创造型工具;二是简化流程,降低交易成本,确保资金惠及最需要者;三是协同应对系统性挑战,解决高债务、高资本成本及有限财政空间等问题,创新运用股权、担保及债务与气候互换等工具;四是扩大混合融资与风险分担机制,以此撬动更多私人投资,用于气候适应性和低碳排放的增长。
“气候资金不是慈善,而是明智的经济学。”斯蒂尔最后强调,“在COP30,世界正在寻找气候合作能够兑现承诺的证据。真实、快速且公平流动的资金,是这一证据的核心。”他呼吁各方通过资金的可预测性和透明度,展示为人类和地球负责的决心,共同释放气候行动为全球各地每个人带来的巨大惠益。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陶野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刘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