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旧观念里,“博士”三个字闪闪发光:稀缺、高贵、象征智慧的顶点,甚至在影视剧里都是“拯救世界”的那种存在。然而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如今有两个数字狠狠地抽了我们一记响亮耳光——某高校一年招收 5000 个博士,而某地开出的博士招聘月薪则“高达”4500 元。
这两个数字放在一起,就是两个笑话;而它们背后,是更大的现实荒诞。
![]()
五千博士:当博士从“凤毛麟角”变成“批发产品”
过去,一个高校一年招几十个博士已经是相当体面;招一两百个,都算综合实力不俗。现在好了,一声不吭,某高校一年直接来个 5000 个博士名额,这规模,别说全国高校,放全世界都是现象级的。
如果博士是这样培养的:
——导师精心指导;
——项目深入开展;
——学术训练扎扎实实;
——研究成果真材实料;
——学位审核严格认真;
那么请问:一个学校一年如何完成 5000 个博士的定制化培养?
要知道,博士培养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学术训练路径,不是“培训班”,不是“流水线”,更不是“工厂化生产”。你让一个高校一年培养五千个博士,就像让它一年个性化饲养五千头猪一样困难——请注意,我甚至是在夸“猪”的培养难度,因为猪至少不用写论文,更不用导师签字背书。
五千博士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博士正在从“知识塔尖精英”变成“学历市场中的大批量产品”。
意味着数量的膨胀压根不可能带来质量的提升,反而可能导致贬值、失衡、失控。
更意味着“博士”作为一个社会符号,正在被迫参与学历通货膨胀的最后狂欢。
博士这个词,一旦从“稀缺资源”变成“每年上千个”,就像钻石突然满地都是,再精致的切割也换不回曾经的价格。
4500 月薪:当博士从“人才稀缺”变成“就业难民”
让人更心酸的是另一头的数字:博士月薪 4500 元。
如果这不是招聘启事,而是某个段子手写的讽刺文,我会觉得幽默;但它真真切切发生在现实。
博士是什么?
——博士是一个人十年以上学习投入的结果;
——博士是 20 多岁到 30 岁最黄金十年的代价;
——博士是一个家庭多年期望的投射;
而这一切,在招聘市场里,只值 4500 元。
而且还不是“开玩笑的试岗工资”,就是正儿八经的博士薪酬。
这不是市场正常波动,这是对知识价值的结构性消解。
当博士与本科生、专科生甚至与刚进厂的普工工资拉不开差距时,那么社会传递给年轻人的信号只有一个:
“努力读书,不如早点打工。”
更讽刺的是,这个 4500 的岗位还写着:
——“要求专业博士”
——“要求发表论文”
——“要求有科研经历”
——“要求能独立承担科研任务”
4500 块钱,买这么多要求?
这不是招聘,这是讽刺人类智慧。
![]()
当两个数字放在一起:博士的高贵感彻底塌方
一个高校一年招收五千博士,这个规模大到让博士这个标签本身开始失去稀缺性。
而博士月薪四千五百,这个价格低到让博士这个群体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冷眼。
一个是堆积如山的供给,一个是压得喘不过气的需求。
这不是巧合,这是崩塌。
学历膨胀的极限,正在博士段位出现。
当硕士贬值、本科贬值、甚至高职教育都在内卷,那么博士也无法幸免。
可怕的不是月薪 4500,
可怕的是 ——
博士今后会不会像城市里的咖啡店、奶茶店一样,遍地开花,随处可见?
更多人更害怕的是:
博士会不会像硕士一样,从“高端人才”沦为“随手可见”的身份?
未来会不会真的出现“博士骑手”“博士网约车司机”“博士客服”“博士地产中介”?
在数量失控的时代,贬值从不是意外,而是必然。
真正的问题不是博士,而是社会对知识的态度
这两个数字从不同角度刺穿了同一个现实:
我们的社会正在以极不健康的方式消费“学历”。
——有的学校把博士当成“规模指标”,以数量换排名、换资源、换面子;
——有的机构把博士当成“降维就业者”,以最低价换最高能力;
——整个社会把学历当成“门槛符号”,而非“真实能力”的代名词。
博士越来越多,但知识并没有因此更受尊重;
博士就业越来越低端,但社会并没有因此变得更高效。
知识失去价值时,学历自然也失去价值。
![]()
当博士都开始“批发”,下一步是什么?
这两个数字不是玩笑,而是警钟。
当博士一年可以批发 5000 个,
当博士可以被开价 4500 元月薪,
那么接下来博士将难逃两个趋势:
- 身份贬值:博士不再稀缺,“博士遍地走”将成为常态。
- 功能变质:博士不再承担科研使命,而是被市场当成“高学历劳动力”。
十年前我们开玩笑说学历贬值;
今天笑话来了;
未来笑话会加倍。
这一次,笑话不是讲给别人听的;
而是现实,正冷冷地摆在我们面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