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暨第十八届中国高校影视学术论坛在厦门大学开幕

0
分享至

2025年11月15日,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暨第十八届中国高校影视学术论坛在厦门大学隆重开幕。本届年会由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与厦门大学联合主办,学会秘书处与厦门大学电影学院联合承办。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厦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保加利亚国立艺术学院等国内外高校的7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新征程 新使命:中国影视与文化强国建设”主题,深入探讨中国影视如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一)

在开幕式上,厦门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张宗益教授致欢迎辞,指出本届年会主题重大、意义深远,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影视学界的责任担当与思想活力。作为本届年会的主办高校,厦门大学与学会拥有共同的理想与使命。面向未来,厦门大学将与学会以及国内外同仁一道,继续推动中国影视教育和学术研究的发展,共同探索影视学科的中国特色发展路径,共同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丕民在致辞中指出,本届年会的主题深刻呼应了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如何把握机遇、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影视创作与传播能力,切实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是摆在每一位影视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面对新征程新使命,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把牢创作导向,顺应科技变革,推动深度融合,拓宽国际视野,提升传播效能。


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丁亚平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中国影视事业注入了新的使命与力量。本届年会立意高远,恰逢其时,汇聚学术洞见与文化思考,在思想的交锋与共鸣中,照见中国影视的时代使命。学会愿与全国高校及社会各界同仁携手,共同推动中国影视教育、研究与创作的良性循环,在思想共识中凝聚行动合力,在学术创新中汇聚文化力量。


在开幕式上,本届年会还设置了社会合作成果发布环节:中宣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总编辑马佳介绍了“光影绽放中国行-高校行”活动;西部电影集团“影谱AI”总规划师锁言涛介绍了汉语电影AI辅助创作平台;福建广播影视集团平潭IM两岸青年影展运营总监许宏介绍了该影展的最新进展。




厦门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张宗益教授,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丕民,中宣部原副秘书长、中国大众文化学会会长、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汤恒教授,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焦宏奋,中宣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总编辑马佳,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教授共同为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影视学科建设成果展、第四届全国高校影视作品联合展映活动揭幕


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丁亚平研究员,电影导演、编剧、监制,厦门大学电影学院院长黄建新教授共同为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非遗影像创研中心(厦门大学)揭牌。开幕式由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晓红教授主持。



(二)

作为本届年会的重要环节,第十八届中国高校影视学术论坛以“新征程 新使命:中国影视与文化强国建设”为主题。五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该主题,从不同领域和角度展开深入讨论。主题论坛由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周星教授主持。


中宣部原副秘书长、中国大众文化学会会长、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汤恒教授在题为“文明互鉴视野中中国影视的互主体传播策略”的主题发言中指出,开展国与国之间的文化文明交流互鉴,必须充分尊重每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主权与尊严,这已成为互主体传播的前提条件。影视文化在国与国之间流通的互主体传播策略,在于坚持增强文化主体性与尊重文明多样性的统一,围绕受众开展更多区域国别研究,以长期主义精神构建影视交流长效机制。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教授在题为“中国电影百廿周年之观察与思考”的发言中指出,中国电影特别是新中国电影,伴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以及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进程,在党的有力领导下,积极主动配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需求,成为激发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号角、书写人民情感生活的大众媒介、传递东方审美意蕴的艺术平台和推进文明交流互鉴的文化名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主任梁红(中心副召集人李向东代)在题为“影视剧纪录片国家平台的责任与使命”的发言中指出,强化价值引领,凝聚精神力量,是影视剧纪录片国家平台的责任担当;坚持守正创新,勇攀艺术高峰,是影视剧纪录片国家平台的品质追求;融入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是影视剧纪录片国家平台的时代使命。


电影导演、编剧、监制,厦门大学电影学院院长黄建新教授在题为“影视行业巨变时代的人才培养”的发言中指出,站在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的节点回望,中国影视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这些变革既推动着影视行业的革新,更深刻重塑着人才培养的底层逻辑。唯有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支点,培养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才能实现中国影视人才体系的系统性重构。


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CILECT)执行主席、保加利亚国立艺术学院原副校长斯坦尼斯拉夫·塞莫季耶夫(Stanislav Semerdjiev)教授“21世纪影视教育面临的挑战”为题发表演讲。他介绍了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的基本情况,回顾了世界影视教育的六个发展阶段,指出当前面临五大核心挑战,并系统梳理了过去四年间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在应对上述挑战过程中所做的探索。


(三)

除主题论坛外,本届年会还将在15日下午和16日上午举办8场专场论坛和26场专题论坛。此外,还专门设置了“纪念世界电影130周年、中国电影120周年”专题学术研讨会。本届年会共安排学术活动36场,发表论文近300篇,发言嘉宾近400人。据悉,年会结束后,学会还将对参会论文作进一步遴选并结集出版。


此外,本届年会还设置了3场电影特别放映、2场高校影视作品展映、1场主创交流会、1场学科建设成果展等展映交流活动。

其中,以“纪念世界电影130周年、中国电影120周年”为主题的电影特别放映活动,为学会全体会员和厦门大学师生带来了《小小的我》《好东西》《窗外是蓝星》《黑骏马》《天堂电影院》五部作品。第四届全国高校影视作品联合展映活动安排现场展映超30部,线上展映超280部。

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影视学科建设成果展共设置高校学科展、重大项目展、学术成果展和论坛论文展四个板块,高校学科展邀请到43家学科点参展,重大项目展邀请到26位首席专家参展,学术成果展共推荐30部著作、25部教材、82篇论文参展,第十八届中国高校影视学术论坛则遴选了近300篇论文参展。

本届年会适逢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是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也是对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的回顾总结。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的交汇点上,中国影视将持续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广电视界 incentive-icons
广电视界
独特视角解读广播影视点点滴滴
4654文章数 804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