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内大故事 | 润心无声,砺行有光——记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涛老师的思政育人实践

0
分享至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高校思政引领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凝聚育人力量,学校官微特开设“内大故事”专栏,以严谨治学的师者、奋发有为的学子为典型,展现校园里师生昂扬的精神风貌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此宣传我校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进展成效、经验成果与优秀事迹。

润心无声,砺行有光

——记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涛老师的思政育人实践

·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涛教授·


六载春秋,一方讲台,一颗赤心。在内蒙古大学的思政讲台上,马克思主义学院杨涛老师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治学,以温厚的仁爱之心育人。他的课堂,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想的点燃;他的身影,不局限于三尺讲台,更延伸至实践一线。从初为人师的理想迸发,到创新教学的探索突破,再到育人体系的构建传承,他始终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践行着“培根铸魂”的时代使命。

01

以理想唤醒理想,用心灵触动心灵

2019年,杨涛自华中师范大学毕业,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他选择北上内蒙古,将青春扎根于边疆的思政教育事业。他坚信,思政课不是停留在书本的理论说教,而是融入心灵的价值引领。2020年,他在校内教学大赛中初露锋芒,在内蒙古大学第一届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以扎实的功底与富有感染力的讲授赢得认可。同年12月,在讲授《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一课时,他以生动的现实案例、深入的理论阐释,让课堂“活”了起来,获得自治区领导“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的高度评价。这份来自初心的回响,成为他持续前行的力量。

02

把课堂搬出教室,让思政扎根现实

杨涛认为,真正的思政教育,应扎根现实、回应时代。2021年,他带领学生以武川县脱贫攻坚为背景创作微电影《贫瘠之地》,荣获第四届“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优秀奖;指导“农民之子”学生团队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斩获特等奖,并获评全区“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志愿者服务队,杨涛本人也荣获全区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深入乌兰牧骑、探访草原民警宝音的事迹,在受邀参与的内蒙古卫视《开卷有理》特别节目《光辉的足迹》录制中呈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实践;以微电影《红柳成荫》聚焦治沙人的坚守,再获全国微电影奖项......思政课,在他手中成为一场跨越课堂边界的探索——学生不再只是听众,而是时代的记录者、思考者与践行者。


03

在沉淀中突破,于坚守中发声

2022年至2023年,杨涛的思政教学实践步入深化与辐射的新阶段。他在深耕课堂的同时,更将视野拓展至多维立体育人场域的构建。

2022年,他在第二届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和第十二届内蒙古自治区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中连续获奖,9月荣获内蒙古大学“培根铸魂”新时代教师楷模称号。这些荣誉并非终点,而是他教学探索的新起点。2023年初,《内蒙古日报》以《创新教学方式“引爆”思政课堂》为题深度报道其教学实践,展现了他如何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堂。

同年三月,全国两会闭幕不久,杨涛作为思政课教师代表,参与自治区教育厅“青春心向党 奋斗正当时”同上一堂大思政课直播活动,他将两会精神转化为生动教学素材,让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全区学子的心田。八月,他主讲的“铸魂增智育新人 正风促干书新篇”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更是通过新华网、光明网、学习强国等主流平台,将北疆的思政之声传遍全国。杨涛用他的实践证明:真正的教学创新,不仅要让课堂“活起来”,更要让思想“传开来”。

04

从教学者到引路人

构建育人大格局


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杨涛逐渐从教学创新走向体系构建。2023年9月,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首次招生,他担任本科生培养办公室主任,牵头组织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顺利开启了学院第一届本科生的培养之旅,为思政人才梯队建设奠定基础。他牵头创办“北疆小青马”系列读书会,聚焦经典与时代议题,打造思想交流的平台,截至2025年11月已举办34场;自2021年起,他持续担任内蒙古大学“旗帜·领航”理论轻骑兵指导教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从全区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说课展示到《内蒙古日报》的时评撰写,他不断拓展思政教育的辐射场域——思政,不仅是课程,更是一种视野、一种格局、一种责任。

六年来,杨涛始终坚守教学一线,致力于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他的讲台在延伸,从教室到基层、从线下到云端;他的教学在精进,从技巧到体系、从创新到传承。那些微电影中的真实故事、读书会中的思想交锋、实践路上的青春身影,都成为思政教育最动人的注脚。润心无声,是他不刻意、不张扬的教育姿态;砺行有光,是他在学生成长中留下的精神印记。在杨涛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思政教师的理想与践行——不是独行的火光,而是点燃更多的光;不是一时的闪耀,而是持续地照亮前路。

01

02

03


编辑 :张丹阳 单文静

校对 :纪欣 牛国欣

责编 :白云波

初审 :伊如乐 武涛

复审 :李文娟

终审 :阿茹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内蒙古大学 incentive-icons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大学网易官方平台
3350文章数 111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