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历来就是博士就业的集中地,大家都说博士毕业最好的归宿就是从事高等教育。例如就算以华为公司员工主要来源的华中科技大学为例 ,其就业主流方向仍然是高校。
![]()
华中科技大学 2017-2019 年博士高校就业比例
博士毕业后的二大类归宿
关于是否所有博士生毕业生都适合进入高校工作(当然前提条件是要被人家录用),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有的人适合去高校工作,有的人就不适合。西汉的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里说:「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有多少人是「从俗浮沉」,被裹挟着一起进入或希望进入高校工作,又有多少人对进入高校工作意味着什么很清楚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实政府、企事业单位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急速增加,而博士毕业生供给量在逐年增大,高校等科研机构提供的岗位数量也基本保持稳定,杭州余杭街道就业的清北博士生和深圳南山区的哈佛博士毕业副教授都是这一变化的注脚。
近几年,我国博士生招生人数的快速增长不仅显示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取得的显著成绩,同时也意味着博士生就业竞争压力的越来越大了。博士作为学位金字塔的最顶层(博士后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学科研究的工作职务。博士后不是学位,而表示的是一段工作经历。),公认为知识精英。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博士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可以分为「学术职业」和「非学术职业」两个方向。
「学术职业」一般指的是拥有专业知识背景、易受新知识生产影响,随着学术劳动力市场波动,遵循共同学术规则和学术伦理的自主性职业,一般指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中的科研教学岗位(本文说的进入高校工作专指科研教学岗)。
「非学术职业」指不必遵从学术伦理,易受普通劳动力市场供需影响的非自主性职业,也就是一般指大学、科研院所等学术组织以外的工作。其中,在政府及企业相关研发部门从事的研发工作,其工作对象虽也是高深知识,但该工作群体不须遵循共同的学术规则和学术伦理,亦并非自主性职业,其工作领域也非学术界,故将此类职业归入「非学术职业」。那么高校教职就是「学术职业」主要和重要的就业方向。
博士毕业并不都是去高校就业的,这也分具体情况的
就传统的博士生就业意向而言,「学术职业」为其主要选择。但随着学术劳动力市场趋于饱和,博士学位不再是进入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可靠通行证,越来越多的博士毕业生开始进入非学术领域,就业形式向着多元化发展。
「清北博士毕业生来杭州街道办就业」这种旧闻,因为其精英标签的就业问题备受关注,在最近这段时间就被热议成了新闻。通过上图 1 华中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博士生毕业去向可知,近三年有一半以上博士生们都没有首选「学术职业」- 高校就业。当然就算进入了高校就业,也会出现退出的情况,比如 2018 年武汉博士后三年失业事件。
但不同高校之间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博士毕业就业去向单位性质呈现多元化态势。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或一线大城市的高校博士毕业生进入「非学术职业」企业的比例较大(如清华大学、2017 年和 2018 年的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而处于中西部省份的高校(如武汉理工、兰州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选择学术职业的比例明显高于东部省份高校。
当然,这个规律也是有概率的,不能一概而论,毕业博士就业职位性质也和学校的类型密切相关。
比如工科类、财经类高校博士毕业生多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掌握的研究成果能够快速地变现,转化为经济效益,所以此类高校博士毕业生进入「非学术职业」的工商业界的比例相对较高,而以人文社科领域见长的师范类高校博士毕业生则更倾向于进入高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如北京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学术职业就业率高达六成以上。
![]()
图 2 浙大、北大、清华、上海交大、中南财经政法、武汉理工、兰大、北师大 2017-2019 年博士高校就业比例
如果单独以医科博士来论,如果毕业选择去医院,ta 的研究背景再牛,还得会临床,说白了。在医院的工作,科研很重要(说穿了就是晋升职称的论文和项目要求),但是临床也很重要。临床就是各种经验的集合,ta 的资历其实代表着 ta 的临床经验,博士在医院的立身之本是临床(特别是临床类专业),发展之路是科研。
总的来说,因为学科的实践特性,医科博士第一选择应该是医院,而不是高校。比如,笔者有个医科博士同学在高校就业后,完全退化为教书匠了;而当初选择去医院就业后来转到高校教书的毫无违和感,且临床资历也有了,业务实践水平杠杠的。
如果就伪生化专业的博士,建议毕业时如果有机会可以果断第一选择高校。
近年来,高校和医院的聘用制度的重大变化
此外,有意高校就业的博士毕业生们需要明确的一件事情况是,至少从 2019 年开始,有很多高校聘用制度已经从「事业编制」转变为「报备员额制」(2020 年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时间节点)。
与「事业编制」定岗又定人的聘用人员身份管理不同,「报备员额制」是只定岗不定人,入职人员「入编不占编」,在聘用期满后,入职人员经过考核后才能续签合同(医院用人制度同高校一起改革),否则予以解聘,也就是说职位终身聘用制被打破了。
至于最终结果是不是「换汤不换药」,那就要拭目以待了,但高校与医院的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这样的:提高用人单位招聘的自主灵活度。
当然,想去高校工作的还是要削尖脑袋挤进去。
那么,目前高校就业的形势如何
一年一度的秋招即将开始,奈何每年还是会有一堆人往高校扎。博士生们在高校里学习生活多年后,容易产生浓厚的高校情结,认为在高校或最差也要进入科研机构搞研究才是正途,进入政府部门、工业界、企业单位不仅浪费了积累多年的学识,也不适合自身的发展。
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很多博士生在毕业时申请教师职位时,对招聘流程或获得高校教职的工作机会所需的知识相对较少。为了解决对招聘过程缺乏了解的问题,即将毕业的博士生们应该对高校教师职位的申请进行了一定了解。
目前大概形势是这样的,高校教职申请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本文说的高校一般指的二本及以上院校),以笔者所在的比较熟悉的理工科为例,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的博士学位授予数量在过去十几年中急剧增加,但各大高校可用的正式编制教师职位数量基本上没有同步变化(高校「事业编制」即将取消)。
这导致每个学术职位的申请者数量很大,其中许多人对自己获得教师职位的机会不确定。量大了,博士不像以前那样区分度小,逐渐给用人单位一个博士水平参差不齐的感觉,博士群体也比以前更加多样化。虽然招聘委员会在多样化,但基本的招聘流程倒是大同小异。
博士求职高校的应聘流程如下
![]()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高校职位的求职者首先要在各大目标大学门户网站的招聘频道和各种平台上搜索相关的招聘启事,当然也可以求助自己的导师以及师兄师姐们获取信息。最初的电子邮件申请通常包括一封求职信、一份教学理念声明、个人简历和一份研究计划。
这些材料的长度和内容可以根据申请周期、地区、机构或特定的招聘委员会而有很大的不同。最理想的情况是,毕业生根据每个具体机构和 / 或部门量身定制申请材料。这包括针对不同高校的特定求职信,最好在准备材料前对高校及招聘公告有透彻地理解。
高校的候选者遴选委员会召开了几次会议,以筛选出申请者。然后,高校人事部门会联系申请人进行面试。面试可能包括最初的非现场(远程)面试,然后是在招聘高校的现场面试。
现场访谈通常持续一到两天,包括研究研讨会、教学演示和 PPT / 粉笔演讲。现场面试通常也包括与其他资深教员的一对一会谈,包括面对面与招聘部门领导、校方人事领导和相关管理人员的会议。
面试结束后,求职者会就静候佳音了。求职者会收到电话、电子邮件等联系方式,被告知是否通过了面试,成为这个高校提供的教职候选人,通常这种告知除了口头上的,必须还有书面的形式。
双方会签署三方协议(毕业就职后重新签订正式合同)。在正式签订就业协议之前,求职的博士往往还要跑一次应聘高校,如果不在同城也可以通过电话或在线网络视频等形式远程协商,但为了慎重计,最好是再跑一趟现场,仔细考察一下求职的高校,毕竟这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如果双方没有异议,博士和高校之间会形成一个协议方案(包括补充方案),内容包括拟议开始工作或报到的日期、工资待遇和科研启动资金、各项补贴细则;高校方也需要给求职者一个正式的官方的录用通知。
当然,现在「非升即走」的师资博士后制度正如火如荼地在各大高校实行着,所以有很多在高校就业的博士们签订的其实是一个临时工合同。笔者有位师兄毕业与西部一所某高校达成工作意向时,硬是让别人在三方就业协议上写明入职为正式占编教师并盖章后,才肯在协议书上签字。
博士的高校就业求职流程大抵是这样的。
在高校寻找到一个教职,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后面艰苦奋斗的日子还长着咧。但对于一个即将踏出校门的博士生来说,这都是一个旧的人生阶段的结束,也是一个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
硕果累累的金秋 9 月来了,新的求职季又要开始了,不说万事如意,但求心想事成,祝各位准毕业生们求职愉快!
参考文献:
华中科大、浙大、北大、清华、上海交大、中南财经政法、武汉理工、兰大、北师大 2017-2019 届研究生就业质量报告
我们长期为科研用户提供前沿资讯、实验方法、选品推荐等服务,并且组建了 70 多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交流群,覆盖神经科学、肿瘤免疫、基因编辑、外泌体、类器官等领域,定期分享实验干货、文献解读等活动。
添加下方二维码,回复【】中的序号,即可领取对应的资料包哦~
【2401】论文写作干货资料(100 页)
【2402】国内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汇总(60 页)
【2403】2024 最新最全影响因子(20000+ 期刊目录)
【2404】免疫学信号通路手册
【2405】PCR 实验 protocol 汇总
【2406】免疫荧光实验 protocol 合集
【2407】细胞培养手册
【2408】蛋白纯化实验手册
【2501】染色体分析方法汇总
【2502】国自然中标标书模板
【2503】WB 实验详解及常见问题解答
【2504】DeepSeek 论文写作常用口令
【2505】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表(2025 年最新版)
【2506】期刊影响因子(2025 年最新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