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2点的盐津县电站吊桥静默无言,晋某某却用一段虚构的“跳桥失踪”视频,在互联网掀起轩然大波。当警方查证该区域根本未发生险情时,这个为博取流量编造的谎言,最终让造谣者付出了行政拘留的代价。这并非孤例——公安部公布的10起涉灾情谣言典型案例显示,从泸定桥塌方到菏泽龙卷风,每一条虚假信息背后,都是被流量裹挟的疯狂试探。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image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早已划出红线:散布险情、疫情、警情等谣言扰乱公共秩序者,最高面临10日拘留并处500元罚款。2023年全国查处网络谣言案件1.7万起,封禁违规账号3.4万个,这些数字揭示着一个残酷现实:当造谣者敲击键盘时,法律的重锤已悬在头顶。盐津县案例中的晋某某,正是栽在这条“高压线”上。
细数近年典型案例,造谣者的操作手法如出一辙。55岁的陆某兴拼接地质灾害视频,炮制“泸定桥塌方”;25岁的朱某龙用AI生成“广西村庄内涝”图文;52岁的王某直接虚构“山体滑坡3人死亡”的伤亡数据。他们或为平台奖励,或为吸粉引流,最终都因触犯《网络安全法》第12条,面临从删帖封号到行政拘留的惩戒。
![]()
image
更值得警惕的是谣言引发的次生灾害。河南夏邑洪涝谣言引发居民恐慌性囤货,山东菏泽龙卷风谣言导致240国道出现避险车流。这些虚假信息像倒进清水的墨汁,其扩散速度远超当事人预期。网警通报显示,某短视频平台谣言的平均传播量达2.3万次/条,而删除时往往已产生不可逆的社会成本。
法律利剑正在斩断谣言传播链。江西吴某妹编造“景德镇地震”被行拘5日,浙江宋某涛虚构暴雨山洪被顶格罚款500元。这些处罚决定书传递明确信号:网络空间的“狼来了”游戏,终将以法律制裁收场。正如警方通报强调,即使是“觉得好玩”的恶作剧,也可能构成《刑法》291条规定的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
![]()
image
当盐津县造谣者晋某某接受处罚时,他或许才真正明白:那些为博眼球敲下的字符,早已在司法数据库中生成案底。从行政处罚到刑事追责,从个人征信污点到平台联合惩戒,造谣付出的代价正在指数级增长。每一次指尖的轻率点击,都可能成为人生轨迹的转折点。
站在净网2025行动的时间节点回望,每一条被遏制的谣言都是对公共安全的守护。警方数据显示,灾情类谣言的举报查处率已提升至89%,这意味着近九成的虚假信息将在萌芽阶段被拦截。这个数字背后,是法律铁幕与公民监督共同织就的防护网。
![]()
image
从盐津电站吊桥到梅大高速塌方,真实与虚构的界限从来不容混淆。当饶先生一家用生命拦截车辆时,晋某某们却在制造虚假险情消耗社会信任。两者对比揭示的真理振聋发聩:在信息时代,守法不仅是美德,更是生存智慧。那些企图在流量浪潮中投机取巧的人,终将被法律的礁石撞得粉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