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手里那点儿退休金,真够你老了不伸手要钱吗?
![]()
![]()
我算了笔账:按现在3.8%的涨幅,每月多领的一百来块,还不够医院停车场过夜费。
别急着骂物价,先看清一个事实——我们这一代人,老了得靠自己打补丁。
补丁一,别把鸡蛋全扔在社保这只篮子里。
北师大刚给的数字,体面养老得先攒够25-35万医疗备用金,听着吓人,拆成20年,每月往一个“看病不动用”账户里塞1200,退休那天就能少看很多脸色。
身边老李就这么干,工资到账先转走这笔“买命钱”,剩下才考虑菜价涨跌,三年下来账户里躺着6万,夜里咳嗽都不慌。
补丁二,房子未必是归宿,也可能是现金流。
银保监的“以房养老”保单去年多签了27%,就是把死资产变成活月俸。
我劝邻居阿姨把郊区那套空置老破小抵押出去,每月多领五千,原地升级了进口关节置换套餐,她原话:“骨头不疼了,才配跟老姐妹跳广场舞。
”当然,别碰那些“年化8%”的养老理财,13.6亿骗局专盯着想一夜暴富的老头老太。
补丁三,学会对子女说“不”。
北大追踪发现,三成六旬爸妈还在给娃每月打2860,活生生把养老本打成彩礼首付。
![]()
我表妹去年把话挑明:再给钱可以,写借条。
结果外甥转身就找了兼职,家庭群从“谢谢妈”变成“妈你别累着”,情绪价值反而上涨。
钱包守住了,亲情也没碎,反倒各长各的本事。
补丁四,给社交标个价,别让免费饭局掏空口袋。
长三角现在流行“银发AA制”,人均不超八十,吃得饱也聊得欢。
我试过,老同学们轮流做东,月底账单比瞎随份子少花一半,谁也没欠谁,聊天内容从“我家娃”回归“我年轻那会儿”,血压都降了。
最后一针补丁,留给自己:把存款的30-40%扔进低风险养老理财,别碰股票,别信“稳赚”微信群。
剩下的放银行活期+短期债,随时能拽出来应对医院急call。
记住,老了最怕的不是死,而是活着却没钱选择怎么活。
先学会把“伸手”两个字从字典里抠掉,晚年才能真正抬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