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记忆承载3,方能阅读正文《这一轮的机会,和以往都不一样》
回答一个满级读者的问题。
他留言问我,怎么看段永平最近的5~10年茅台翻倍论?
我听了这个言论,我认同,他讲得非常有道理。
茅台的客户群体,虽然是中老年,但还能活三十年,于是就能消费三十年。
你认不认同我们的整体消费已经触底了?你认不认同未来的10年,我们必须以内需为主?你认不认同十年后,以美元计价,人均收入翻倍?
如果这些你都认同,那段永平的判断你就应该认同。何况正如他所说,茅台的分红每年也能回血不少。
上面这些市场分析我全都认同,但是你问我做不做,那就是另一件事了。
就像你问乔丹,王菲唱歌好不好?
好,他也认为好。
但是你问乔丹,你要不要来唱一个?他会告诉你,他不会。
这个不会是很多因素导致的,有时候就是一个人的成长经历。
也许乔丹成长的过程中,缺乏音乐环境,就像王菲她不也缺乏篮球环境么?
我第一次喝酒是80年代末期,小学时,家里好像是庆祝乔迁,来了很多亲戚,在吃饭。
我第一次接触到的酒叫做香槟,我喝了好多,因为不知道,把它当成汽水了。
到了晚上就开始醉,醉得很厉害,后半夜又吐,醒了三次吐了三次。
我初中时,90年代,偷喝家里的葡萄酒,干白,中午喝一杯,下午去上课,微醺。
再后来,上高中的时候,有次大人单位里饭局,被也不知道谁敬了一杯茅台,二两的口杯。
人家说,大小伙子了,还能不会喝酒?一口闷了。
我就傻乎乎的逞能,真一口闷了。
然后一个人打车回家,我在出租上就醉了,连家都不认识,出租司机绕了好几圈,最后他把醉醺醺的我,扶回去。
那是我喝过的第一次高度酒,也是唯一一次。
我小时候抽烟也是一样的,中学时,学着录像带里面古惑仔,叼根烟,觉得很帅。
其实我从来没有真学会过吸烟,我从中学时代一直抽烟,抽到工作后的几年,一直是雪茄那种吸法,烟到嗓子眼就吐出去了,会抽烟的都笑,你这就没学会。
我试过,怎么也过不了肺,会被呛得咳嗽。
我什么时候开始理解烟酒文化呢?
2011年。
那时候我在甲方,单位里组织去爬黄山。
我们的部门秘书,是个小姑娘,她完全没概念,活动组织得一塌糊涂。
正巧我们也没爬过,也没有心理预期,也没坐缆车,爬上去的,累的浑身湿透。
结果住宿安排出了问题,房间只能让给女同志,我们很多男的,在酒店大堂里,坐了一夜。
第二天,想坐缆车下山,队伍很长很长,最后不了了之,又是一身汗,等下山后,大多数人两天没洗澡,跟难民也没区别了。
这时候,疲劳已极,一伙人涌进温泉酒店,开始泡温泉,就招呼服务员,好烟好酒,立刻上。
那一刻,一群老爷们泡在温泉里,不会吸烟的都吸,不会喝酒的都喝。
我就忽然想明白了烟酒文化是怎么诞生的,这玩意儿敢情是伴随战争诞生的。
如果你打过一场仗,人都要崩溃了,你就会爱上烟酒。
那么下一次你吸烟喝酒的时候,就会想起曾经战场上的峥嵘岁月。
男人,如果你经历过重体力劳动,比如打了一仗,或者像我们那样,连续爬山两天没洗澡。
又或者,你有过巨大的精神压力,你像比我再大一些的,60后,70后们,他们都不是独生子女。
他们小时候甚至挨过饿,长大后,又是一个全民热火朝天的大工地,一个建设的高潮。
这些都构成了苦难经历。
你以为人家抽的是烟?不,人家抽的是寂寞,是你不懂他所经历过的那些苦难的寂寞。
你以为人家喝的是酒?不,人家喝的是岁月,是你不懂他一路走来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这些东西,在60后,70后的老板们身上还是蛮多见的。
但从独生子女这代起,就不多见了。
我小时候也穷,但和60,70后们不一样。
我们没有兄弟姐妹,一个家养一个,还是养得起的。我们所谓的穷,更多的是巧克力限量,喜欢变形金刚,山地车,耐克鞋,但是买不起。
我们80年代就开始玩电子游戏,90年代就开始接触电脑,90年代末就成了网民。
你让我们忆往昔岁月,和前面的人,就不太一样。
我想回味人生,那我就会去翻起一个老游戏,比如仙剑奇侠,比如金庸群侠,比如三国,比如大航海。
甚至更远的魂斗罗,超级玛丽。
那才是我的人生,而不是什么烟酒。
从我开始,后面的人,就更是如此。
俗称比我大十岁的人,是高仓健式的审美,比我小十岁的人,是张艺兴式的审美。
高仓健叼一支烟,有那个气质,张艺兴尽管也很努力,但是他叼一支烟,总感觉货不对版。
说穿了,就这点事儿。
烟酒这东西,是和苦难挂钩的,越往前代人看,男人所承受的身体上的,精神上的压力都要远大于女性。
所以男人爱上了烟酒。
越往后看,男生和女生的身体,精神的压力是接近的,于是你就会发现,男女的爱好,渐渐地同频。
女生喜欢奶茶,男生也喜欢奶茶。
这才是人的天性,当男人没有被逼迫经历苦难,他本来就不该是高仓健,他本来就应该和女性的爱好是一样的。
所以我理解段永平这样的大哥们在说什么,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大哥。
我那天讲这一轮的机会,其实你通过我第五部分的那些十几年前的日记,也能看出来。
我们和比我们更早的创业者们,已经不太一样了。
他们身上有着更浓烈的江湖大哥的气质,我们身上有着更浓烈的算法气质。
段哥也好,东哥也罢,那代创业者,都是带头大哥出身的。
更多的是魄力,魅力,组织力,眼界,格局,是这些,所谓他有故事他有酒。
但越往后的创业者,越是没有故事没有酒,我们只是喝着可乐,玩着算法,不押涨跌,就能稳定盈利。
你有故事你有酒,我有可乐我有算法。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模式。
你让我们这些后来出生的人,去理解昔日的江湖大哥,我们能理解。
但是,你会的那个,后来的人,未必能学会。
因为后来的人,生在计算机时代,相比于组织一群人,可能更擅长运用算法获利。
用极少的人,也可以创造昔日大量的人才能创造的财富。
那当你无需带那么多人的时候,你就不需要魅力不需要酒也不需要故事。
我觉得,做自己会的事,才是对段永平最大的认同。
一代人有一代人成长的经历,一代人有一代人擅长的东西。
这个世界很大,容得下不同的投资模式。
做自己擅长的,就可以了。
关注公众号,记忆承载3,方能阅读正文《这一轮的机会,和以往都不一样》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