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浦东美术馆上演“多媒体超大型AI特别光影秀”。
当夕阳的余晖慢慢消失在天际,城市的灯光逐渐变得清晰明亮。夜幕下,繁忙与喧嚣退场,艺术散发出不同的光芒。一些美术馆夜间仍为观众敞开,有人在光影中驻足,有人在音乐中沉思,也有人在作品前与创作者对话,近距离感受艺术的魅力。
近年来,随着公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与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化,国内多家美术馆相继推出“美术馆之夜”或夜间开放活动,将美术馆的开放时段延伸至夜晚。“夜游美术馆”正逐渐从零星的尝试发展为一种文化潮流,成为推动美术馆提升公共服务能级、构建城市文化新空间的重要实践。
夜游美术馆背后的艺术热情
十月下旬的一个深夜,黄浦江上秋风瑟瑟,江畔的浦东美术馆却灯火通明、人声鼎沸。自9月5日至10月26日期间,浦东美术馆每日闭馆时间延长至23:00,并推出深夜特惠票,为观众提供更灵活、优惠的夜间观展选择。
浦东美术馆开设夜间观展始于2021年,几年来,该馆坚持延长开放至21点,并保持全年无闭馆日。“当初尝试开放夜场缘于城市在文化方面的较大需求以及城市特殊的节奏。”浦东美术馆副馆长盛丹丹介绍,浦东美术馆位于小陆家嘴,白领白天工作繁忙,夜晚希望能欣赏艺术之美。因此,浦东美术馆决定加开夜场。经过几年发展,夜游美术馆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常态。
![]()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在“美术馆之夜”活动中推出“丝绸之路上的魔法故事会”。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于去年首次推出“美术馆之夜”,初衷是配合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面向外地游客推出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艺术公教活动,为其提供夜间游览去处。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王潇表示,对于这一创新性的活动,美术馆的工作人员绞尽脑汁拓展服务形式,推出志愿者导览、学术讲座,还有音乐会、故事会,等等,这些举措获得观众的好评。今年10月,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再一次举办“美术馆之夜”活动,在此前的基础上引进了数字敦煌展,让观众通过科技领略敦煌大美。
![]()
重庆美术馆馆长王发荣在“美术馆之夜”活动中为观众导赏作品。
11月8日,作为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馆之夜”活动在重庆美术馆举行,在静谧而雅致的展厅内,重庆美术馆馆长王发荣带领观众进行了一场深度书画品鉴之旅,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析了传统山水画中的“可游可居”、人物画中的“传神写照”,以及书法艺术中的“气韵生动”,使观众得以窥见经典作品深层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为打破艺术创作的神秘感,活动还特别设置了书画互动体验区。观众不仅了解了画家如何将胸中丘壑转化为纸上烟云,更有机会在艺术家的指导下亲手执笔尝试,体验水墨交融的趣味。
作为日间展览活动的延续,夜游美术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众对高品质艺术的需求,一方面观众需要更多的精品展览,以满足精神上的享受,另一方面也希望有更多元、更新鲜的艺术呈现形式来丰富视听感受。
观众的松弛与美术馆的挑战
在柔和的灯光下凝望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珍品,浑身的“班味”一扫而光。观众王女士告诉记者:“晚上观展有种跳脱的感觉。比起白天,夜晚让我能够更加沉浸、专注地和作品相处,感受艺术的韵味。”
盛丹丹表示,美术馆希望观众在夜间观展时有一种更加松弛的状态。当然,美术馆在整个展期都策划了系列公教活动进行艺术普及,包括大师课以及线上线下直播导览,为大家看展做了先期铺垫。
在展厅之外,浦东美术馆也策划了一系列适合晚上体验的项目,在美术馆东侧外立面上演的“多媒体超大型AI特别光影秀”吸引了很多观众驻足。在巨大的幕墙之上,米勒笔下的拾穗者在田地里弯腰拾取稻穗,德加笔下的芭蕾舞女在舞蹈教室翩翩起舞,雷诺阿笔下的姐妹在钢琴前专注地弹奏歌曲,西涅克笔下的两位农妇在井边忙碌地汲着井水,AI技术让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瑰宝“活”了起来,融入城市夜空。此外,还有露天电影、夜间音乐秀、儿童剧等丰富的文化艺术形式。“我们希望观众晚上来到浦东美术馆能有一个多样化的体验,如同进入一个丰富多元的文化综合体。”盛丹丹说。
相比之下,开放夜间观展给美术馆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延长时间越长对场馆运营方面的保障能力要求会越高。”盛丹丹表示,为了保障作品和观众的安全,浦东美术馆在安保方面增加了配置,不管是人防还是技防都有所增强,还会一天分不同时段对设施和作品进行安全检查。在员工保障方面,浦东美术馆除了增加补贴之外,还就近租了员工宿舍,完善配套设施。
“观众对于‘美术馆之夜’的举办是拍手叫好。但是举办这样的活动,人力和财力上的支持一定要跟上,我们是全馆总动员,从活动策划到各方联络,再到现场的安保、保洁、志愿者等,需要大量工作人员的参与。此外,延长照明、演出设备、人员费用等会增加运营成本。”王潇说,作为公共美术馆,举办夜间活动是免费的,因此经费投入是一大挑战,浦东美术馆尽量调动有限的经费,并协调一些义务的团队来进行演出,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活动的呈现质量。如果政府能在这方面增加一些投入,会助益美术馆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
可以说,夜间美术馆不仅要展现艺术创意,更是对管理与制度的考验。延时开放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藏品安全、后勤调度、公共秩序与体验质量等多个环节。这需要一套成熟的运营机制,也需要全社会对文化服务的持续投入与理解,从而使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不再被动依赖临时协调,而是成为长效机制的一部分。
“美术馆之夜”的未来模样
在国际文化领域,欧洲的“夜博物馆”体系已相对比较完善。德国的“博物馆长夜”自1997年举办以来,已成为世界性文化品牌,超过70家博物馆联动开放,观众可凭一张通票乘坐专线巴士穿梭全城,在深夜探索艺术、科学、音乐与建筑的奥妙。法国的“欧洲博物馆之夜”由法国文化部于2005年发起,并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博物馆协会支持,距今已有近20年历史。每年5月中旬,欧洲4000多家博物馆从傍晚开放至午夜,免费接待观众,并举办灯光秀、音乐会、导览与沉浸式互动。
夜游美术馆的热度虽大,但如何巧妙地抓住机遇,让热度转化为长期的文化品质与持续吸引力,仍是一道现实的难题。欧洲的博物馆之夜活动虽吸引大量观众前往参与,但热门场馆也常因人流量过大而导致观众的体验感明显下降,部分城市不得不实行“限流预约制”;阿姆斯特丹的策展团队也在不断警惕与反思夜游活动“派对化”倾向,强调保持艺术的学术深度。这些讨论与经验,均为中国的夜间美术馆提供了宝贵参考。
![]()
上海轻音乐团在浦东美术馆东花园演出。
“通过近几年的摸索,我们发现将高科技与艺术有机结合起来,增加夜间的体验感,还是很受观众欢迎的,未来可能在AI和VR等技术与展览的结合上做深入的探索。”盛丹丹表示,美术馆在跨界合作方面还有很多可以拓展的空间。未来可以把好的艺术资源进行转换,链接到更多的场域和产业当中,通过一个展览撬动一座城的文旅。
中国美术馆馆长潘义奎认为,从文旅融合的角度,无论是“夜游”,还是增加互动性的文艺活动,都有利于丰富美术馆的文化供给,提供多元的文化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美术馆的文化属性,要体现出自身的文化特色,特别要在学术策划上下功夫、在细节之处见水平,避免顾此失彼。活动可以是多样的,服务可以是丰富的,但最关键的还是要从人民群众的切实需求出发,从自身专业建设出发,明确定位和方向。不能简单地追求噱头、追求一时的热度。”潘义奎说。
![]()
浙江美术馆举办“意造大观——宋代书法及影响”特展,围绕宋韵文化推出“越剧演出+宋代书法”展演,并向观众提供夜场参观服务。
2025年11月16日《中国文化报》
第1版刊发特别报道
《“美术馆之夜”妙在何处?》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