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的支持率突然飙升到八成以上,乍一看像民意海啸,其实更像一场“人工造浪”。并不是日本人天生喜欢鹰派,只是有人需要把“中国”塑造成替罪羊,把国内三十年的失落感一股脑泼出去。以下四点,或许能揭开这股热浪背后的冷算计。
![]()
“敌人”是现成的止痛片
经济停滞、人口老化、工资三十年不涨,日本社会的情绪已经拉满。执政者最省事的办法,就是把矛盾外包给“外部威胁”。媒体每天循环播放“中国渔船闯入”“导弹飞越”,再配上高市早苗那句“守护日本”,瞬间把焦虑包装成爱国主义。民众不是主动选择了强硬,而是在信息茧房里被动接受了“只有强硬才能活下去”的剧本。
伤疤好了,疼忘了
广岛、长崎的废墟还没凉透,有人就开始琢磨“先发制人”。从“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到“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用词越来越像1930年代的军部公报。当年喊“三个月解决中国”的那批人,结局如何?历史课本写得清清楚楚,但右翼政客似乎集体患了选择性失忆。他们赌的是:只要美国在后面撑腰,东亚就不会重演蘑菇云。这种赌局,筹码却是日本普通人的命。
![]()
美国在背后递刀子
华盛顿的“印太战略”需要一把快刀,日本恰好愿意当刀柄。美国卖战机、卖导弹、卖情报,日本政客则借机冲破和平宪法第九条。双方各取所需:美国省下了直接对抗中国的成本,日本右翼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正常国家”入场券。至于刀锋最终会割伤谁,没人愿意提前剧透。
![]()
中国手里的三张牌
面对这场精心编排的“强硬秀”,中国能打的牌不止军事威慑这一张。
• 军事牌:继续下饺子般的航母、055大驱、东风快递,让任何“先发制人”的念头都变成自杀式计算。
• 经济牌:日本对华出口占其GDP的4%,关键零部件更是离不开中国供应链。让经团联的会长们先肉疼,比让政客嘴疼更有效。
• 外交牌:把日本右翼的每一次越线都做成PPT,在东盟、在联合国、在G7峰会现场循环播放。当“历史修正主义”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警惕,极端派自然寸步难行。
![]()
高市早苗的高支持率,是日本政治给自己打的一针强心剂,剂量越大,副作用越猛。我们当然希望对话,但前提是对方听得懂人话。如果对方执意用拳头比划,那就让它先量量中国的拳头有多硬。
毕竟,东亚这片海域已经见证过一次赌国运的惨败——那一次,输家把整座城市烧成了废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