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
![]()
![]()
“我在这里,一直在听。”
心理公益热线的接线员梁祎婷戴上耳麦,轻轻呼出一口气。她看不见电话那端的面部表情,只能从每一处语气、语速的变化中,捕捉那些未能说出口的情绪。
这条心理热线,像一座城市的情感听诊器,也是浦东新区创新将未成年人心理素养纳入文明培育体系的具象切面。近期,一项旨在构建“心理免疫力”的未成年人阳光成长专项行动在浦东推进,为孩子们提供细致入微的心理服务,计划明年覆盖全部36个街镇。
![]()
“心理素养,与文明滋养一样,本质是一种普惠的关怀。”浦东新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这样比喻:“它应当是在大雨来临前修好屋顶,平等地为每一个孩子遮风挡雨,最终在家校社的联动中融入整座城市社会运行的毛细血管。”
为实现这一目标,浦东新区逐步搭建了立体的心理素养呵护生态: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整合了咨询师、社工与志愿者,形成专业梯队;实践课程平台将心理学知识转化为孩子们喜爱的沉浸式体验;借助短视频与直播等融媒体手段,让心理健康知识“破圈”传播,累计浏览量已近6万。
“联”与“融”的力量下,专业心理服务走出咨询室,通过顶层设计将政府的主导力、学校的执行力、家庭的主体力、社会的支撑力与专业机构的引导力有机整合,润物无声地流淌进社区、学校等真实生活场景。
一场“先来玩”的探索
如何让心理服务卸下沉重标签,变得有趣又温暖?
走进花木街道760平方米的心理服务中心,或许能找到答案。
情绪探测器在3分钟内,通过摄像头非接触式捕捉你脸上的微血管颜色、微表情与语音起伏,生成一幅独属的“情绪光谱图”;一旁的VR心理解压仪,则带你进入一片沉浸式森林,在鸟鸣与流水声中,慢慢卸下焦虑,找回专注。
在这里,心理是一场可以“先来玩”的探索。这些资源,正是来自于科学规范的社会组织的支持。
“我们希望它是普适的——让每个人都能轻松走进来。”花木街道工作人员王祎轶说。从好玩的互动开始,关注内心渐渐成为自然而然的事。
一楼是开放的科普沙龙区,居民可参与团体辅导、观看心理直播;二楼则是安静的综合理疗区,由专业咨询师驻场服务。
这些温暖的服务,早已溢出这栋小楼:“爱商直播”中,心理咨询师教父母如何成为孩子的“情绪容器”;社区“妈妈营”里,成员边做手工边分享育儿焦虑;暑托班的孩子通过“情绪红绿灯”游戏,学会用颜色表达感受——“社区主动编织着一张柔韧而绵密的预防之网。”王祎轶说。
![]()
如今,这张网已覆盖浦东全部36个街镇。文明办的加入,让这项服务超越了传统的在册干预,走向全员覆盖。从社区宣传栏上温馨的预约二维码,到基层干部接受培训后那双更懂察觉的眼睛,心理服务融入了社区治理的毛细血管。
而在今年暑期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团工委与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主办的“儿童青少年心灵疗愈夏令营”中,艺术成为情绪的出口。打击乐、T恤绘画、“别人眼中的我”与“我眼中的自己”……一系列沉浸式体验,让孩子们释放压力、认识情绪。
![]()
“温柔,有趣,始终在场。”一位母亲这样评价,“它静静守护着这座城市每一颗幼小的心灵。”
一个能安全哭泣的地方
“接听一定要及时。”梁祎婷把个人手机与热线绑定,确保来电秒接——尤其在期末等心理需求高发期。通话结束后,她会在系统中做好标记,准备三天后回访。
热线的核心阵地,是三间9平方米的隔音室。浅米色墙壁、柔和灯光、专业降噪设备,共同构筑起情绪风暴中安静的避风港。
“我们服务的对象中,青少年占70%以上。”梁祎婷说,很多孩子最初的困扰只是情绪“小疙瘩”,如果能被真诚倾听、及时理解,往往就能化解于萌芽。“比起给建议,我们更要学会小心地听。有时候,他们只是需要一个能安全哭泣的地方。”
热线也有情绪的“早晚高峰”:清晨7点到9点,送完孩子的家长频频来电,“孩子不肯上学”成为常见困扰;深夜11点之后,孤独被夜色放大,接线员的耳朵必须像精密雷达,从一丝哽咽、一次停顿中捕捉信号。
令梁祎婷难忘的,是一个深夜来电。男孩成绩优异却没有朋友,父亲早逝,母亲把所有期望压在他身上。“我觉得自己像个机器人。”他小声抽泣。
“我注意到,你不仅是学霸,还是班干部和学生会成员——这些身份,其实每天都在连接很多人。”梁祎婷轻声引导。电话那头陷入长久的静默,随后传来一声如释重负的叹息。他从未从这个角度看待过自己。
接线员自身也需要情绪的“安全阀”。
在浦东新区文明办支持下,除了日常关爱,“同伴督导”机制成为重要支撑。遇到复杂个案,咨询师会在工作群匿名提出,同事们共同探讨,既精进专业,也在倾听中彼此疗愈。
他们学着在关怀他人与保护自我之间找到平衡——清晰辨别“哪些是我能解决的,哪些是我需要放手的”,让这份守护走得更远。
原标题:《“在大雨来临前修好屋顶”!浦东新区创新将未成年人心理素养纳入文明培育体系》
栏目主编:祝越 文字编辑:张晓鸣
来源:作者:文汇报 王宛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