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重庆市委网信办策划发起,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联合主办,上游新闻携手各区县党委网信办共同打造的“渝见好‘村’光”网络传播IP,以图文视频为媒介,定格乡愁记忆、传递乡村振兴活力,持续擦亮重庆乡村文化名片,赢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赞誉。
为进一步深挖巴渝乡村文化富矿,守护非遗瑰宝、赓续民间技艺,推动传统传承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IP焕新升级推出《渝见好‘村’光》2.0版本,创新启动“季度主题”模式,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非遗+民间传承”系列素材,诚邀各界共同记录巴渝乡村的非遗之美、匠心之韵,合力打造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重庆乡村名片,让老手艺焕发时代生机,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新活力。
一、征稿主题
非遗润乡野・巴渝传薪火 —— 聚焦重庆乡村非遗与民间传承技艺
二、征集对象
各区县党委网信办、乡镇(街道)、村(社区)委会、非遗传承人、摄影摄像爱好者、乡村文化工作者及所有关注重庆乡村非遗文化的社会各界人士。已参与过《渝见好“村”光》第一季征集的村庄,可再次投稿(需提交新素材或未在往期展示过的优质素材)。
三、征集内容
本次征稿聚焦重庆乡村“非遗传承”及“民间老技艺、老手艺、传统手工品”相关素材,单个村庄可提交多张图片或多段视频,具体包括以下类别:
特色美食类:乡村非遗美食制作技艺、民间世代相传的传统美食手艺(如古法腊肉、民间米糕、祖传酱菜制作等);
农产加工类:具有非遗属性或民间传承特质的农产品种植、加工技艺及相关手工品(如传统手工制茶、古法酿造、手工榨油等);
手工技艺类:乡村非遗民俗技艺、未列入非遗但世代相传的老手艺、传统手工品制作(如手工刺绣、竹艺、草编、手工制香、传统农具打造等);
表演艺术类:乡村非遗舞蹈、民歌、曲艺,及民间流传的原生舞蹈、山歌、民俗表演等(如锣鼓、山歌、民间社火舞蹈等);
传承发展类:乡村非遗项目、民间老技艺的产业化实践、文旅融合成果(如非遗工坊、民间手艺体验基地、传统手工品文创开发、老技艺传承推广场景等)。
四、素材规范
(一)图片要求
内容真实,聚焦主题,画面清晰、构图完整,能体现细节与特色;图片格式为JPG,单张图片大小不低于2MB(长边不小于3000像素)。不得进行合成拼接、AI处理等影响真实性的修改。
(二)视频要求
内容紧扣主题,画面稳定、音质清晰,可配简短字幕、旁白、背景音乐(无版权争议);提交视频格式为MP4、MOV ,时长30 - 60秒,分辨率不低于1080P,大小不超过500MB,横屏或竖屏均可。
五、提交要求
所有提交素材需附带简要说明文档(WPS、Word、TXT 格式均可),注明以下信息:
村庄基本情况(含所属区县、地理位置,具体到村或社区);
村庄特色简介(重点突出相关特色);
图片/ 视频简要描述(内容、时间、地点及相关背景);
投稿人姓名/单位名称、联系电话。
六、注意事项
投稿素材须为原创作品,投稿人对素材拥有完整版权,严禁抄袭、盗用他人作品;
所有入选素材将用于《渝见好“村”光》的网络传播(包括上游新闻平台展示、各区县网信办联动推广等),主办方拥有素材的使用权,作者享有署名权;
本征稿启事有效期至《渝见好 “村” 光》3.0 版正式推出前,未入选素材不予退回,请自行备份;
凡投稿者,即视为同意本征稿启事所有规定。
七、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
195365770@qq.com
咨询电话:
李老师:18502337120
全老师:13996139097
《渝见好 “村” 光》2.0 版期待与您携手,用镜头捕捉乡村传承的鲜活瞬间,用素材讲述巴渝老手艺的匠心故事,让更多人看见重庆乡村的振兴之力!
主办单位:重庆市委网信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承办单位:上游新闻
2025年11月16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