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品方
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减少人民伤亡和财产损失,尽量采取和平方式。北平的和平解放是典型事例。1949年1月,傅作义和林彪、罗荣桓等进行谈判就国共双方在北平和平解放问题上达成友好协议后,随即紧急召集将领开会,在会议上对其部下宣布起义 : 接受被解放军和平改编。北平解放后,绥远地区(即今天的内蒙古)仍由董其武率领的国民党军驻守。
![]()
9月,董其武在傅作义的协助下,率领绥远域内4万多名士兵向全国通电起义,宣布与蒋介石的国民党脱离关系,绥远地区和平解放。当时跟随董其武起义的三位国民党将领分别是刘万春,张世珍,和鄂友三。他们后来的结局各有不同,本文末段再说。
新中国成立前夕,各地相继和平解放,不少是参照“绥远方式”。当年董其武任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他得知傅作义起义、北平和平解放后,意识到国民党大势已去,必须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定。
什么是“绥远方式”?中国共产党提出 : 军政各界负责人基本上和平过渡,保留部分国民党军队、逐步改编成人民解放军。经过诚意沟通后,董其武决定跟随傅作义,秘密筹备绥远和平起义。他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共统一战线政策,对下属开展思想工作,对阻碍起义的顽固分子采取强硬措施,力求和平起义能够顺利进行。
当时国民党军统特务赵思武和张庆恩一直隐藏在暗处监视傅作义和董其武,决定对他们进行刺杀行动,妄图阻止起义进程。赵思武通过特务系统情报得知傅作义与董其武将于9月19日在包头面粉厂进行和平起义签字仪式,指示张庆恩策划当场对他们进行暗杀。
与此同时,中共地下党也得知国民党军统特务的暗杀行动,马上通知傅董两人,最终他们改变签字地点,严密部署布防,确保签字仪式万无一失。当天,以董其武为首的绥远军政各界正式签订协议,宣告和平起义。绥远地区随即成立绥远人民政府,军政各界负责人基本上原封不动地保留。毛主席安排董其武出任绥远人民政府主席,全权负责改造绥远地区,实行地区解放和军队投诚,有条不紊、逐步进行。此后的新疆、云南等地也按照“绥远方式”进行和平解放。
![]()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各地将领纷纷请求参加志愿军出兵朝鲜保家卫国。董其武部队许多战士写血书明志,请求奔赴前线。最终毛主席同意由董其武率领其部队组成志愿军23兵团(负责后勤确保军需),浩浩荡荡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董其武深知补给路线的重要性,经常亲自到前线和23兵团将士们共同解决防御美空军轰炸的工事搭建问题。现时公开资料显示,在董其武和23兵团修建防御工事期间,美军共投放了大约8400枚炸弹,导致23兵团700多名战士阵亡。董其武和23兵团在朝鲜战争的功绩包括建成三条起飞主跑道,八个停机坪和关联滑行道等30多项工程,基本上保证了志愿军的物资运输和后勤供给。
1951年12月,23兵团胜利完成任务后,董其武率领余部回国。毛主席表扬董其武的23兵团虽在敌机连续轰炸阻挠下,但能够按计划完成各项修建工程。此后,董其武及其23兵团被整编为69军,长期驻扎北疆。
1955年,董其武得知将被授“上将”军衔,特地写信给毛主席谦辞,希望不要被特殊照顾,只要保持原有的(国民党军时期)“中将”军衔就得。董其武虽在抗日战争、绥远起义和抗美援朝都立下战功,但他还是谦辞不受。毛主席收到董其武的信件后,认为董其武是有名的起义将领,论功劳、贡献与资历都不可多得,批复 : “不可不授上将”。
笔者认为,董其武一生最大的功绩是毅然起义、绥远地区和平解放。“绥远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后期创造的一种解决国民党残余军队的特殊模式,其核心是通过政治争取而非军事斗争,实现和平解放。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绥远问题被提上日程。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正式提出后来被定名为“绥远方式”的收编方法,即有意保存一部分国民党军队,暂不进行军事改编,通过政治争取、使其保持中立或转向人民阵营,待条件成熟后再按人民解放军制度进行整编。
董其武获授“上将”的军衔,可谓实至名归。1955年9月,董其武在国务院礼堂上接受周恩来亲自授予的上将军衔,随后毛主席在怀仁堂亲授董其武一级解放勋章。1980年,81岁的董其武被接纳为共产党员。1981至1988年间,董其武出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89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
跟随董其武一起进行绥远起义的三名将领,命运际遇各有不同,值得详细报道。绥远和平解放前,第111军军长刘万春及骑兵部队统领卾友三,共计一万余人对和平起义持反对意见,但最终随大流服从董其武的决定。因为“绥远方式”是平稳过渡,刘万春部被改编为解放军第36军,刘万春仍任军长,部队人员职位不变。刘万春被和平收编,但并无追随人民解放军之心。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蒋介石造谣“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这谣言传到绥远地区,部分军心发生变化,误以为蒋介石会反攻大陆、卷土重来。已经被改编为36军军长的刘万春,在部队内一直窝藏包庇军统特务,和残留在内地的国民党特务保持密切联系。刘万春误以为形势要发生转变,必须趁关键时刻紧抱蒋介石的大腿。他让自己的亲信和台湾联系,将绥远内部机密情况向潜伏下来的国民党特务头领张庆恩汇报,并向国民党索要巨额活动经费。刘万春拉上鄂友三共谋叛变,导致绥远地区短短数月内发生50多起兵变事件,涉及3300余人。
刘万春在部队内架设有秘密电台,与国民党总部电台互通情报。电报原件均被电台译电员中共地下党员李桂钧截获掌握,送往中央的情报站。1950年11月,公安部充分掌握刘万春的叛变证据后,对其实施逮捕行动、看守控制。1957年,刘万春被转押到抚顺战犯管理所。1973年,刘万春被转押到北京秦城监狱。1975年,国家特赦最后一批战犯;翌年刘万春重获人身自由。晚年的刘万春在北京定居,担任北京政协委员。其间他写了回忆录《我的戎马生涯》,1993因病去世,终年93岁。
张世珍是董其武的下属将领,积极参与绥远起义。早前张世珍在换防期间曾与解放军发生冲突造成伤亡。此事引起毛主席、周总理及傅作义的高度重视,及时查清缘由并帮助董其武处理冲突,缓和了张世珍与解放军之间的矛盾。
张世珍感于共产党的宽宏大量,因此特别赞同董其武对起义方式的安排,充分配合傅作义和董其武的行动。1949年8月是绥远起义的关键时刻。张世珍受董其武所托,担负起傅作义从北平到绥远路上的警卫工作。当时张庆恩已在傅作义准备下榻的“万家春大酒店”设下埋伏,入夜后特务潜入酒店的独立小楼放置炸药,准备将傅作义一行炸死。独立小楼瞬间被炸得四崩五裂。
幸好当时张世珍拉上傅作义正在绥远县城另处商谈绥远和平解放的相关事宜,不在酒店、逃过一劫。张世珍在公安的协助下,通过董其武的贴身警卫李远贞(中共地下党员)安排一场偷梁换柱的行动,转移傅作义、生擒张庆恩。企图暗杀傅作义不遂的事件,加快了“绥远起义”的进度。和平解放绥远后,张世珍因为在起义过程中保护傅作义有功,提升为军长。朝鲜战争期间,张世珍跟随董其武投身抗美援朝战争,屡立奇功。张世珍带领37军奋战20多天,拆除及引爆了现场的定时炸弹900余枚,为减少志愿军的伤亡以及军需物资的损失立下大功劳,保证了董其武部修建机场工期按时完成。
1951年12月,张世珍率领37军回国。1955年,张世珍被授予少将军衔;因为长年征战积劳成疾,不幸于病逝北京,享年54岁。至于鄂友三,他在抗战期间与日寇不共戴天,拼死奋战。但他有旧军阀的恶劣作风,臭名昭著,诨名“恶毛驴”。绥远起义时,鄂友三持反对意见,但在大多数压力下,最终还是服从了上级董其武的决定,暂时委曲求全在起义书上签字。新中国成立后,鄂友三获任师长,他率领的骑兵部队被改编为骑兵第四师。鄂友三将一些原军统的亡命之徒窝藏在自己的骑兵部队内。朝鲜战争爆发后,鄂友三和刘万春同样,误信蒋介石将要反攻大陆,因此内心蠢蠢欲动,以为将来可以重新投靠蒋介石。鄂友三暗中通过隐藏在骑兵部队的军统特务电台,持续与国民党电报往来,更接受国民党的职务委派。
最终鄂友三因为误判形势,带领部下叛变,在出逃途中更杀害了中共特派的团政委彭志超等共14人。中共情报站掌握鄂友三所有叛变证据后,以暗通国民党的罪名逮捕鄂友三。傅作义念及往日同袍旧情,想方设法开释鄂友三。但鄂友三劣迹斑斑,之前曾突袭解放军冀中根据地,叛变的劣行极其严重。他被逮捕归案经审判后在北京永定门被执行枪决,终年42岁。
抗日战争年代,有多少英雄人物因保家卫国而载入史册,其中也有一些原本可以成为开国将领和民族英雄,却因为逆历史潮流而走上万劫不复的不归路。以“绥远方式”作为先例在其他地区推动和平起义、尽早结束本质是内战的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建国为人民的崇高策略,也是董其武作为起义将领的努力成果。董其武审时度势,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定,让绥远地区的人民免受战争带来的苦难,加快了解放战争结束的脚步,其历史贡献获得充分肯定。
张世珍接受人民解放军改编之后,不负人民和祖国的期望,为人民服务再立新功,值得世人尊重。刘万春叛变不遂而长期不肯悔改,结果被囚禁改造长达26年,最终觉悟回到人民之中。鄂友三参与起义后仍暗通国民党,其后更背叛人民,臭名昭著兼行为恶劣,最终被执行枪决,是罪有应得,被历史淘汰、人民唾弃。鉴古知今,董张刘鄂四人的不同命运,值得岛内台军参照深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