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字关注及时接收通知
来源:雨城法院
时值初冬,万物静敛,正是大地蓄力、静候新绿的时节。 锄头扬起又落下,一个个规整的种植坑依次成形,专业人员俯身栽下蕨苗,轻抚泥土,修剪枝叶。
![]()
11月13日,雨城区法院联合区检察院、区公安局、区林业局等多个部门,在张家山共同开展了一场以“司法守护绿水青山”为主题的生态修复执行活动。对一起非法盗采国家保护植物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进行“补种复绿”现场执行。
![]()
案情回顾
非法盗采,生态受损
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期间,王某为谋取私利,在我区境内盗卖天然野生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并在网络上进行售卖。经雨城区法院审理,判决被告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同时,也要承担生态修复的民事责任,责令其按照专业要求,在原地或指定区域补种相应种类的珍稀植物。
![]()
多部门协同
确保修复实效
此类案件中,被盗走的不仅是植物,更是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替代的财富。生态环境“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司法不仅要定罪量刑,更要抚平大自然的伤痕。因此,判决书中明确写入了“生态修复义务”。本次生态修复执行严格依据判决和专家意见共计移栽105株珍稀植物——84株观音坐莲、17株金毛狗蕨、4株“植物活化石”桫椤。
![]()
此外,为确保移栽成活率,雨城区法院特委托林业专家全程指导,从选址、土壤改良,到保温防冻、遮荫防风,每一步都有周密方案,确保每一株植物都能得到妥善安置,实现从“执行到位”到“修复有效”的转化。打破了“人坐刑期、山露疮痍”的困境,确立了“打击与修复并重”的恢复性司法理念。
![]()
下一步,雨城区法院将以此为契机,推动建立与环保、林业、科研院校的常态化协作机制,探索建立“生态修复基地”和“警示教育基地”,让“破坏一惩罚一修复一监督”的闭环管理模式成为常态,让每一份司法判决都能在绿水青山间留下坚实的印记。
法 官 答 疑
1
问题1:种下去的植物死了怎么办?
法官:关于成活率,有专业的后续养护和监督方案,并与相关部门联动,定期回访,确保修复效果。如因非人为原因死亡,会要求责任人进行补种。
2
问题2: 这种“补种”的形式,是否会让人觉得违法成本太低了?
法官:这是一种误解。“补种”是民事责任部分,是对被损害的社会公共利益(生态环境)的直接修复。与此同时,被告人依然承担了相应的刑事责任(如罚金、拘役或有期徒刑)。
3
问题3:在冬季进行移栽,如何保证这些珍稀植物的成活率?
法官:并非盲目选择在冬季移栽,而是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选择了初冬植物休眠的有利时机进行移栽,此时植物蒸腾作用减弱,养分消耗少,有利于根系恢复。其次还制定贯穿整个冬季的详细养护计划,确保植物存活。
请关注@雅安李小编视频号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点击下方【阅读全文】即可进入》》雅安约车
点点在看,点点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