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几何时,“拆迁”二字是普通人实现财富跃迁的黄金密码。但那个靠拆迁一夜暴富的时代,或许真要结束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听起来陌生又熟悉的词——房票。
所谓房票,说白了就是政府给拆迁户发的一张 “购房代金券”。
过去拆迁,要么赔钱,要么赔房。而现在,政府多给了你一个选择:领一张房票,只能去指定的楼盘买新房,有时还会给你点额外补贴。
这股风潮来得有多猛?
在上海,这座楼市最坚挺的经济第一城,也从去年金山等郊区的“试水”,迅速推进到徐汇、浦东这样的核心市区。力度之大,速度之快,远超市场预期。
在广州黄埔,开发商们甚至集体走进南岗村的菜市场“摆摊抢客”,推销的都是房票房源。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仅黄埔一区就有超2300套商品房通过房票成交,面积高达23万平米。
在郑州港区,今年几乎没有新房入市,却硬生生靠房票捧出了全市销冠楼盘。
一夜之间,房票似乎成了各地政府解决拆迁安置问题的“标准答案”。
然而,这张被政府大力推广的房票,在有些地方却陷入了 “打折也难卖” 的窘境。
在合肥、郑州、厦门等城市,房票打折转让的信息铺天盖地,七折、八折是常态,甚至出现了惊人的五折“腰斩价”。
为什么拆迁户不愿用,宁可亏本变现?
1. 限制多,不自由:房票通常有效期很短(如广州黄埔18个月),过期作废。只能买指定“房源超市”里的新房,不能买更实惠的二手房,更不能直接变现。
2. 新房价格虚高:有村民算过一笔账,同样的面额,由于新房单价普遍比周边二手房高出两三成,买新房可能只能换80平,而买二手房却能拿下100平。这中间的差距,可不是补贴就能弥补的。
3. 贬值预期强烈:在市场下行的城市,人们普遍担心现在不用,未来房票会更不值钱。与其守着一张不断贬值的“白条”,不如打折套现来得安心。
既然问题这么多,为何各地政府还对推广房票如此热衷?
说到底,就两个字:缺钱。
以上海为例,虽然楼市相对坚挺,但郊区如崇明、金山的商品房去化周期一度突破30个月,库存压力巨大。同时,上海“十五五”规划要全面启动超过60个城中村改造,这需要天量的资金。
直接赔钱?财政压力太大。
建安置房?周期长、成本高。
房票,就成了当下最“划算”的选择。它能——
帮政府省钱:省去建设安置房的巨额支出和漫长时间。
帮开发商去库存:将购买力直接导入滞销的新房市场。
给拆迁户画个“饼”:用额外的购房补贴安抚民众。
对于上海这类基本面尚可的城市,房票或许能勉强实现“一箭三雕”。但对于楼市本就低迷的城市,房票很可能是在饮鸩止渴。
房票政策最大的隐忧,在于它可能加速摧毁脆弱的二手房市场。
所有的房票政策,都在不遗余力地刺激新房成交。新房有补贴、产品新、价格还有优惠。购房者都被房票引导去了新房市场,那二手房怎么办?
想要卖出去,唯一的出路就是比新房降得更狠。
而二手房的持续降价,又会反过来拉低市场对房产价值的整体预期,让房票本身加速贬值。这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房票推动新房去库存→二手房被迫降价→市场预期恶化→房票价值下降→市场观望情绪更浓……
最终,整个楼市的量价体系都可能受到冲击。
说到底,房票政策本身并非新鲜事物。在市场火爆的年代,它曾是需要加价抢购的“香饽饽”;而在市场下行的今天,它却成了打折甩卖的“烫手山芋”。
问题从来不出在政策本身,而在于市场的大环境已经彻底改变。
当拆迁的财富效应逐渐消退,当房票成为一场全民博弈,你,会支持这样的政策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